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亚医药出口第三峰将至 西药类为出口发动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5  浏览次数:85

  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商品贸易增长迅猛,贸易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459.4亿美元,增幅近百倍。中国正迅速成为所有中亚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医药贸易也飞速增长,2012年贸易额达到2.29亿美元,出口额达1.76亿美元,其中西药类产品出口额9027万美元。2013年1~8月,我国对中亚地区的医药贸易额达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出口额达1.23亿美元,同比增长6.28%,其中西药类产品出口6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68%。

  经历两个增长高峰

  我国与中亚地区的医药贸易往来频繁,中亚地区也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76%以上。

  中亚五国独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体系陷于瘫痪,制药工业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生产能力几乎为零,对中国医药产品的需求相当旺盛。2003年,商务部开始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商品展览会,北京双鹤药业、深圳迈瑞等医药企业开始开拓中亚市场。

  我国对中亚地区的医药出口贸易增长历程中存在着两个高峰: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

  2008年,中国对中亚医药出口增长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同比增长率达32.36%。但在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显现,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医药贸易受到波及,出口增幅显著下滑。2011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医药贸易亦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出口贸易达到了第二个增长高峰,同比增长率达32.34%,几乎与2008年持平。

  西药类产品一直占据着我国对中亚医药出口的半壁江山,占比从未低于50%。随着医药出口的起起伏伏,西药类产品的出口增长也分别创出2008年的29.44%和2011年的28.28%两个增长峰值。

  但随着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和不确定影响因素增多,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医药出口增速又出现放缓。进入2013年,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医药出口增长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从6月份开始,增长曙光初现,医药出口额从前期的负增长反弹至20%左右的正增长,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长率也在7月份攀爬到54.73%的高位。

  西药类为出口发动机

  2013年1~8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中亚地区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金额分别为3425万美元和1934万美元,占比分别达51.78%和29.24%,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31%和15.84%,在对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出口负增长,对塔吉克斯坦出口微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中亚地区总体的出口增长恢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原料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几乎平分秋色。原料药主要类别为其它西药原料、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酸类;其它西成药、头孢菌素类药品和青霉素类药品占据西药制剂大类出口前三甲。依照出口海关编码来看,出口额较大的西药品种以其他已配定剂量的制剂、蛋白胨衍生物表现最突出,出口均超过千万美元,二者合计占据了西药出口额的44%,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4.01%和35.56%。活性酵母、有机硫化物、柠檬酸表现次之,出口额也在200万美元以上。

  1~8月,我国对中亚地区的西药出口总体处于量升价跌的态势,与医药出口量跌价升的形势相反。具体来讲,除生化药出口量价齐升稍有战绩外,原料药和西药制剂的出口价格均下跌15%以上,而出口数量均大涨超过25%。不过,这种情况主要受前半年出口颓势的拖累,从6月份以来情况已经有所改观。

  西药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占比98%以上。出口省市排名中,山东、河北和新疆占据前三甲,出口额均超过900万美元,其中,山东省的出口额更是达到了1482万美元,同比增长35.49%。

  1~8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中亚地区出口企业共304家,民企、国企均表现强势,出口额分别为3686万美元和2078万美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青岛新嘉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嘉华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对中亚西药出口均超过300万美元,其中后三者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均达到45%以上。

  内外兼修第三峰

  近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便利的地缘条件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使双边经贸关系有了质的飞跃。中亚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改善、双方合作层次的提升和贸易结构的优化更是推动着双边商品贸易进一步增长。

  作为中国的西陲近邻,历史上又由丝绸之路一线相连,中亚已经成为中国商品外贸的重要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变得日益紧密,并在中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是,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中亚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被西方学者称为“破碎地带”的中亚五国发展长期受到美、俄及欧盟的影响,同时阿富汗的不断动荡、宗教极端主义盛行以及“东突厥”等恐怖组织的猖獗。二是中亚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俄罗斯一直是中亚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亚市场占有优势地位。2010年哈、白、俄三国关税联盟的成立更是为俄罗斯与中亚的商品贸易大开方便之门。可以说,俄罗斯是中国在中亚市场上最强大的对手。三是中亚国家对贸易的限制较多。例如海关限制多、腐败严重、医疗市场相对闭塞等,再加上语言交流障碍,对于中国企业赴中亚开拓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但是近几年来,中亚国家进入了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阶段,对贸易和投资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在中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双方在医药、交通、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尚处在起步阶段,潜力巨大。中亚本地的医药工业基础薄弱,医药产品生产供不应求,且由于政府和人民支付能力有限,对高端医药产品的消耗较少,因此中国较为低廉的基础医药产品在中亚医药市场大有可为。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俄罗斯,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滞后,落后于中国,难以与中国医药公司在中亚市场展开交锋。今年3月,塔吉克斯坦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而哈萨克斯坦则期望在年底前完成入世谈判。这预示着,与中亚国家进行医药外贸的关税阻碍将有望减轻。

  从今年6月份起,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西药出口就再次进入了增长快车道。在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赴中亚地区开拓市场,开展医药投资,医药出口的第三个高峰即将到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