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推动中药价格上涨的因素多样 药农扩种仍需谨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9  浏览次数:246

    据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109%,涨幅超100%的品种达96个。而今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4轮高峰。据相关市场专业人士分析,中药材价格今年还有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
     
    从去年9月开始,中药材价格就开始小幅度上涨,但当时上涨趋势并不明显。但到今年3月,中药材价格就开始大幅度的增长。中药材集体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购买力进一步决定商品的价格。中药材属于放开定价,由市场自由调节价格的商品。

    其次,中药材用途的扩大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悄然改变。中药材的属性从最初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酒水饮料、洗涤化妆等多个领域迅速延伸。中药材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

    然后,劳动力、肥料、土地租金、运输等费用上涨提高了中药材的种养成本。另一方面,中药材的种植并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性。“少了就赶,多了就砍”的怪圈依旧存在。

    最后,天灾人祸是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增长。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部分中药材产区不同程度减产,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同时,越来越多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但是中药材价格的涨价并没有转化为药农收益的增加。中药材品种游资推波助澜,跟风炒作,进一步推动价格增长。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药材种植方式是农民散户种植,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对中药材市场供需信息反应也较为迟钝。这种种植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无法有效的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药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在中药涨价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最终供大于求,中药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药贱伤农”的悲剧。

    因此,面对此次中药材价格上涨,药农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扩大种植规模。而药农的重点工作是要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品质,提升中药材的产品质量。要建立更加快捷的市场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中药材种植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食品商务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