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 “炒中药”是一种软暴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9  浏览次数:295

    最近,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往日的“一把草”成了“贵族药”。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药材价格一路如此飙升,这里面如果说背后没有炒家的操纵,那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正如有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一者,过去中药涨价一般是几角几元地涨,现在是上百元地涨。二者,中药材本身就不是当年采收当年卖,一般都有半年至一两年库存量,名贵药材更有2~3年的库存量。大面积缺货肯定是有人大量囤货。最后,既然已经有过炒普洱茶、炒绿豆、炒大蒜、炒生姜的先例,四处游荡的资本凭什么会对中药仁慈,网开一面?如果这条路是畅通无阻的话!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商业暴利。

    中药变成“贵族药”,逐渐开始变得不再廉价。在这个过程中,受害最大的是患者。尤其对那些需要长期饮服中药调理身体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更是加倍受害,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对一些对抗生素恐惧,已经习惯于喝中药治病的人而言,这同样是一种不小的心理打击。对这些患者而言,中药是一种必需品,这种需求几乎不会因为药价高就被放弃。药价即使再高,他们也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去默默接受与承担这一种吸血式的盘剥。

    过去,是以药养医,现在是以药养资。二者共同点在于,都是瞄准了在吃药这件事情上,患者有最根本的消费需求,博弈能力羸弱无比,对此想说“不”字实在不容易。

    鉴于以往政府职能部门对控制药价的管理经验,药品价格要想通过行政之手的介入回落,有可能相当困难。在打击与治理药价虚高这件事情上,政府部门交出的答卷向来都难令人满意。中药,可以免“俗”吗?

    作为医疗机构或者药品经营机构,他们的屁股是否坐在消费者一边,联合起来,通过有力的博弈来压低药价?这也是生疑的。在以药养医成为通行的行业规则,相当多的医疗机构尚需药物利润来赢取利润的前提下,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压力去改变现状。药品经营者同样有可能持这样的态度,毕竟他们本身也是利益链上的一环。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近几年来,因为中药种植产业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农民们缺乏种植积极性,一再减产。此外,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缩小。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用来开发植物药。哪种药材价格越贵,破坏就越严重,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灭绝。出口的中药材中,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总结起来,就是中药资源的短缺和濒危,有可能造成现在药价下行缺乏足够的支持与动力。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炒中药”风施虐伤民的背景下,政府不应该坐视不管,应该尽快拿出有效的治理办法出来,有效地监管好药价,别再重演以往那些天价暴利的管理悲剧。政府应该明白,无休止的药价狂飙其实就是一种软暴力,让公众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逼仄的就医压力,加重当下看病贵之苦,伤民得很!(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