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14这个各省药品招标大年之际,国家卫计委闭门召开的“2013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自然被视为风向标。流传出来的消息中,两大动向引人关注:今年12月可能会出台具体的各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比例的政策性文件;非基本药物的降价是2014年的工作重点,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可能会降低。
“药品招标牵一发动全身,改革方向实际上大家能猜到十之八九。但从以往的情况看,国内医药没能分家,药品还是医院的盈利中心,大量的寻租空间还是会存在。”一家大型药企招标负责人陈明(化名)称。
破除用药阻力
基药新文件或将出台
为将招标与市场挂钩,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新版目录出台后,各地均需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基药使用比例,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外,二级医院基药使用量和销售额应达40%-50%,三级医院基药销售额要达到25%-30%。
3月15日晚间,卫生部发布2012年版基药目录,并于5月1日起施行。不过,医疗机构基药使用比例未有下文。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此次“2013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传出风声,今年12月可能会出台具体的各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比例的政策性文件。
相熟的一位深圳研究员分析,最终的基药使用比例,应该与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使用配比接近,但现在二三级医院基药使用比例与这个数字相差甚远。就其所调研的广州三级医院而言,基药使用比例仅有10%。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也向《金证券》记者透露,在基药目录未扩容之前,上海三级医院的基药使用比例大概为17%左右,新版公布后,执行比较好的三级医院大概能达到20%。
“基药要进二三级医院,阻力太大,这事连院领导、药剂科都没办法。”陈明对《金证券》记者感慨道,一来一些患者愿意用高价的原研药(在中国主要为进口药),二来医生也有自己的用药习惯和利益瓜葛。据介绍,就在前不久,陈明所在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几位权威专家医生联名上书要求医院采购某种原研药,医院不得不照此行事。
“实际上,就是在同一类中标的基药中,医生也倾向于选择价格高的品种,因为厂家给的回扣空间更大。”他称。
“潜规则”横行
非基本药将被“挤水分”
在此次座谈会上,与会领导明确提出非基本药物的降价是明年的工作重点。方式包括发改委对最高零售价的调整;卫计委统一制定相关的药品招标指导意见,通过招标政策的行政手段来降低药品价格,比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同台竞争、分组竞价的层次并合、减少招标的数量等。
实际上,这一指导思想已在各省招标中逐渐显现。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份正式启动招标,部分省份的内部招标文件也流出。除青海、吉林将原研药划归为“第一质量层次”、享受独家待遇外,其余各省均将原研药的质量层级下移,移除质量的“第一梯队”。不仅如此,多地将质量分层融入双信封评审,仿制药可以通过提高其他得分如价格等,与原研药展开正面竞争。
陈明对《金证券》记者直言,对于非基药的降价业内早有预期。“原研药的价格向来高高在上,今年GSK(葛兰素史克)的行贿事件爆发后,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医药业反贿赂调查,就有向药价开刀的意思。”
7月中旬,葛兰素史克官方网站透露,公司将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前述深圳研究员对《金证券》表示,外企逐渐挤掉药价水分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极有可能将销售直接打包给国内医药销售公司,不再刻意营销。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非基药针对的是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市场,市场规模更为庞大,各类潜规则充斥。
陈明对《金证券》记者透露,在以往非基药招标中,绝大多数省份的指导价会参考相关省份。“比如这个产品在其他省份的中标最高价、最低价是多少,招标部门会采集数据,你的报价相比历史中标价的价差越大,在评分时就能加分。所以,一些药企会动手脚,消除较低中标记录。”
他直言,政府肯定是希望能挤去价格水分,但这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独门药不惧
上市药企态度淡定
让资本市场关注的是,药品新政一旦推行,上市药企的增长会否遭受冲击?
江苏一家上市药企的董秘坦然对《金证券》记者说,“独家品种或者竞争不激烈、价格比较平稳的品种,价格很难降下来。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优势非常显著,小企业中标难度大。虽然暂时会有阵痛,长期来看反而凸显了公司的优势。”
陈明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在上一轮非基药招标中,自己的朋友拿到一个独家品种的省级代理,将其分包给下面的各个市,光保证金就收了几千万,很快就把销售额做到十几亿。
安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药品降价是大势所趋,但结构调整将消化降价影响。降价已经伴随医药行业十多年,但行业仍一直持续快速增长,原因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价更高的新药不断替换老药。因此,拥有研发能力、独家品种的优质处方药企业是结构调整的受益者,推荐天士力、华东医药、双鹭药业、益佰制药、常山药业等企业。
相熟的那位深圳研究员则对《金证券》记者提出,此次座谈会组织大家学习香港招标模式,香港是医管局拥有对医疗和保险的双重管理权,而内地基药与部分非基药报销牵涉人保部,“现在很多药品招标政策人保部缺席,相当于真正花钱的人没说话,也让人担心政策执行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