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医药股泡沫将被戳破的质疑声,康美药业、江中药业两只医药股先后抛出回购计划,出手维护自家股票。不过,上市公司回购诚意有几分?实施效果又如何?一切还有待市场验证。
医药股回购自救
康美药业10月22日发布回购计划,拟在股价不超过23元/股的条件下回购约为2609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约1.19%.公司计划回购金额总额不超过6亿元。
紧接着,江中药业也在10月31日停牌筹划回购事宜。11月6日晚间,公司披露回购计划称,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回购最多约1千万股公司股票。
两家医药公司密集出手,与医药股最近的下跌走势有关。《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医药龙头股片仔癀(97.27,-1.83,-1.85%)、云南白药(96.97,0.09,0.09%)自10月下旬起经过一轮急跌,被拉下百元大关。另一只明星股长春高新(93.99,-0.33,-0.35%)也从8月底开始逐步走跌。
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医药行业指数下跌近6%.医药股四季度的失利,同样祸及康美药业、江中药业。其中,江中药业停牌前6个交易日累计跌幅逾两成。
回购股多数“磨洋工”
康美药业、江中药业的回购计划能否挽回大局?尚未可知。不过,从历史上的回购情况来看,多家上市公司回购进展并不如意。
2012年7月,当A股一片惨淡之时,证监会发言人鼓励现金条件许可的上市公司回购自家的股票。此后,“回购”作为维稳股价的一剂良药,受到数十家上市公司的追捧。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共有2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预案。而在2005年至2011年的7年中,这个数据仅为17家。
虽然回购潮爆发,但从实施进展来看,28家公司中,已经完成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9家,2家停止实施,15家正在实施,另有2家发布董事会预案。整体来看,完成回购计划的不足三分之一。
《金证券》记者统计发现,已完成回购的企业实际耗费计划资金占比约为八成,而正在实施的企业有些“磨洋工”,实际耗资占比只有两成左右。比如洋河股份计划回购总额为10亿元,但公司11月4日晚间披露,截至10月底,实际回购资金只有5433.6万元,仅完成5%的任务;被戏称袖珍回购案的粤水电,计划是1500万元,实际耗资是500.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粤水电距离12月20日的回购大限仅剩6周左右,但进度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