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伤医事件之后,医院和医生的自我防卫加速升级。
11月5日晚上,上海中山医院工会组织的跆拳道自卫技巧培训讲座,吸引了大批医护员工。同在这一天,上海的另一家三甲医院——华山医院也邀请了宝山区公安分局专职教官向医院职工培训正确自卫方法。
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在微博上如此表达心情:医而忧则武,五味杂陈。
一位曾在上海市卫生局(现名上海市卫计委)连续五年负责医患纠纷调解的人士对此持保留意见。她认为,医生去学习如何防身,不如去学习一些医患沟通技巧。由于工作的关系,她看见过高干病房里和普通门诊的反差。她认为,医界自己也值得反思。
该人士指出,其一,很多医患纠纷的起源并不在于医疗水平的争执,而在于双方的误会,良好的沟通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冲突的可能性;其二,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候,医生也采取防卫的态度,有可能导致双方的敌对情绪更加严重。
不过,对于在人满为患的诊室里疲于应付的医生来说,要一直保持微笑、保持温和的语气确实不易。
10月底浙江温岭伤医事件发生后,上海的医生们曾在微信上转发一个同行写的段子,详数自己一天要看192个患者,平均算来每个患者只能得到约三分钟的就诊时间。这个段子的作者据说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该院的一名护士11月6日私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所言不虚。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医疗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向三级医院倾斜,造成事实上的“看病难,看病贵”。本轮新医改着力试图破解这一困境,然而长期以来,高度行政化的公立医疗体系处于垄断地位,一方面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另一方面也造成医药领域价值补偿的扭曲,医疗领域灰色收入屡禁不止,更给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医改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
医师自由执业是医改成功的重要前提。因为此举“解放”了医生,能够促进医疗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为此,他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反复解释个中道理,推动有想法的医师率先跳出体制自由执业。
原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医生已经先行一步,率领自己的血管外科团队自由执业。他半开玩笑地表示,留在医患关系紧张、风险隐患重重的公立医疗体系内,才是真正的“勇敢”。
而杨震认为,医患和谐需要更为宏大的社会基础,它建立于整个社会保持公平和正义、大部分群体均有信仰之上。他在微博上感慨:什么时候没有地沟油了,医患关系也就悄然之间变得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