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大输液行业有望统一定价 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1  浏览次数:349

    大输液是我国医药工业五大制剂之一,我国目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行业内的很多企业却到了亏损临界点。一些企业甚至表示,“我们现在是做一瓶亏一瓶!便宜得还不如超市的矿泉水!”这个行业怎么了?谁又能为这个苦苦挣扎的行业带来希望的曙光? 
    
    逆境中求生也许很难,但困境中亦不乏新的机遇:在传统销售旺季到来之时,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大输液产品的统一定价,推动行业整合。

    作为中国医药工业的五大制剂之一,大输液是医疗机构使用最普遍的药品制剂,市场需求量大,销量稳定,深受企业重视;同时也是我国发展最快速的制剂细分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仅能生产几亿瓶,发展到目前产量已达100亿瓶,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地方自行定价的政策,如何在各省的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成功竞标,扩大销量,已成为众多大输液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可是现在最后的“中标胜利者”们往往发现,当中标价低于成本价时,企业已经无法玩转“赢利魔方”。

    与此同时,由于前几年大批企业投产大输液,产量增长速度超过需求,2011年,我国市场需求为80亿瓶,100亿瓶的年产量显然已经过剩。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大输液企业不得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近日,上海证券报在调查中获悉,国家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大输液产品的国家统一定价。业内人士一致表示,如果该政策能尽快推出,无疑将使大输液行业重获新生。

    价格低于矿泉水越卖越亏

    安徽省一家生产大输液的企业负责人一谈起占业务收入50%的大输液产品,声音就变得苦涩起来。他向上海证券报介绍,一个小小输液的玻瓶,仅瓶子的成本就在0.52元,药品在市场上却只能卖到每瓶1.6元左右。而塑料的输液瓶,进口塑料的价格为17000元/吨,比国产的要贵4000元。为保证质量,他们也只能选进口塑料。一个瓶子要用28克进口塑料,每瓶的配送费为0.07元,另外,还要加上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生产线投资成本。但在某些省的基药招标办,一瓶输液的招标价仅为1.44元/瓶。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大输液的企业,能赚多少钱?”

    不管是在第三届药博会上,还是在对一些大输液企业进行的调查中,上海证券报了解到的情况很相似。大输液企业在目前的基本药物制度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现在国内有些大输液企业是做一瓶,亏一瓶。”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廉先生这样对记者表示。

    而据福州利康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生产氨基酸为主的大输液产品,在某些省的中标价格还比不上超市的一瓶矿泉水。“现在广大的农民朋友成了我们的新客户,他们夏天在田间劳作时,汗水流失较大,就买我们的氨基酸大输液补充能量。矿泉水都比我们的产品贵,而我们在补充营养方面肯定是胜过矿泉水的”。同时,该人士认为这种情况无疑将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也不利于把控产品质量。

    此外,不同的省份,招标价也不尽相同,给企业的定价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副会长于明德向记者表示:“现在选最低价格中标是一个有失偏颇的政策,药企造假的事情必然会出现!”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给大输液产品统一定价,全国各省都不能再“各自为政”,以后就像大米等农产品那样,全国实行统一价,以避免不合理竞争和重复定价,也有助于杜绝地方保护。

    “大输液行业的竞争在整个医药市场中是最充分的,各企业成本都差不多,都已经压缩到极限。在统一定价后,产品丰富、成本更低、善于创新的大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行业中的低端企业将失去生存空间,行业重组、洗牌不可避免。”该知情人士表示。

    企业分化严重行业整合加剧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大输液的产能率总体上在60%到65%之间轮动。科伦药业等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飙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8%左右,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9年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2/3,这样前十名之外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大概只有40%。目前,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的生存就难以维系,行业两极分化严重。

    事实上,我国大输液企业大概有300家左右,但是真正上规模的企业为数不多。在大输液市场上,生产能力达上亿瓶的企业只有30家左右。行业内一个普遍规律是,规模越大的企业,赢利能力也就越强,成长性越好;重视并视之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毛利率往往越高。与经济效益差的小企业相比,优势企业通过集中化采购、规模化生产、高中标率实现超额利润。

    除了国家将实行统一定价外,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GMP标准,也将加速行业洗牌。 

    新版GMP要求所有制药企业在5年内完成新GMP的审批。新版GMP与1998版的重大区别在于:在硬件上,对无菌制剂企业的要求有很大提高,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我国的无菌制剂以前只是强调静态,现在则‘静态’和‘动态’都要达到一定标准。”业内人士介绍说。大输液是无菌制剂药品中的一个大类,硬件要求的提高必将带来行业洗牌。

    新版GMP要求制药企业当中的大输液企业必须在3年之内按新GMP进行改造。考虑到大输液行业作为无菌制剂的一个类别,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达到新GMP的要求。同时,目前行业竞争激烈,药品价格管控严格,因此,国信医药行业研究员判断,从2011年开始,3年间,将会有一批经营现状欠佳的大输液企业选择退出市场。中小企业的退出将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腾出市场空间,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输液行业出现严重分化时,大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体。”凯基证券的行业研究员表示,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大输液行业必将走向寡头垄断,未来的市场属于治理结构良好、机制灵活、重视科技创新和在市场布局完善的企业。

    走高端路线创新赢未来

    5月底,安徽的温度已经进入36度的“桑拿天”。但在丰原药业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工人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工厂外,等候发货的大货车也排起了长龙。“每年进入夏天,都是大输液市场的销售旺季。目前我们已经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该公司企业发展部相关人士介绍。

    尽管中国的大输液行业已经碰到了“利润天花板”,但经过危机中的历练,一些企业正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大输液临床用药需求不到人均10元,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达到40—70美元,所以国内的大输液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现在的问题是,大输液企业能否从困顿中杀出一片天?一些企业的选择是,从创新中开拓未来。

    上市不到两年的莱美药业,就找到了大输液产品中的蓝海。据介绍,该公司开发了肠外营养产品等大输液分领域的高端产品。在肠外营养药中,谷氨酰胺是近50年来营养学领域发现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近几年市场增长迅速,2009年样本医院的销售额接近4亿元,保持30%左右的稳定增速。而随着我国临床营养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药行业未来前景广阔。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9年,莱美药业占有国内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市场6.09%的份额,排名第5位。

    “我们也正在不断地从竞争对手身上学习创新之道。”丰原药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公司将提高治疗类和营养类等两大高端输液产品的比例,为公司创造更高利润。另外,公司已经研发出双头的大输液产品,这样能避免给药时的二次污染,目前已经进入对外招商阶段。

    毋庸置疑,对所有的大输液企业来说,高成本、低利润的现状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危机为机遇,在耐心等待政策调整的同时,善用创新武器者,才能赢得未来。

    券商分析

    科伦药业: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科伦药业输液业务继续升级,输液产品毛利率稳中有升,治疗型输液在玻瓶中的比例上升,基础输液中的软袋,包括直立式样软袋和共混式软袋比例上升。

    该公司是大输液行业的龙头,是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商,在国内输液行业的占有率大约为40%。公司多年来实行矩阵式的扩张战略,在行业内开展并购多年。目前,公司已发展为涵盖四川省内外10余家子公司的现代化医药集团,网状的区域竞争模式已完成初步布局。同时公司的生产基地已遍布于全国11个省份,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产业布局,规模优势明显。至此,公司拥有完善的全国物流体系,有效消除了产品运输半径的制约。

    另外,全国性的产业布局也使得公司拥有完备的销售网络,其中包括57个销售片区(一级区域总代理商)。公司对渠道的控制力较强,一向重视与经销商关系的维护,与不少经销商有5年以上的合作时间,这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此外,公司利用现有输液业务的渠道优势协同发展非输液业务,进军抗生素领域,逐步打造“输液与非输液等强格局”。利用新疆的地理、资源优势,通过低成投入、低成本运营,打造抗生素全产业链。

    双鹤药业:

    新GMP加速行业洗牌,受益于行业整合

    双鹤药业是全国排名第二的大输液龙头企业,占据接近10%的市场份额。随着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硬件和软件要求的大幅提高,大输液行业的集中度将得到提升,龙头企业未来几年面临成长机遇。

    公司目前在研的新产品之一是817软袋,兼具了软袋和塑瓶的优势,另一输液龙头科伦药业也在开发类似产品。龙头企业协同推出新产品,将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新产品的高定价,实现输液价值的回归。

    综上所述,公司作为我国输液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未来3年内将充分受益于新GMP实施导致的行业供给减少,从而打开行业龙头的增长空间。同时,公司拥有非常丰富的产品储备,有实力引领行业的产品升级。

    公司2010年大输液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近年来,受益于大输液行业的软塑化进程,高毛利的软袋塑瓶产品持续替代传统玻璃瓶产品,使得公司大输液产品虽然面对持续的价格下滑趋势,公司输液业务的收入和毛利增长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证券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