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全球医药贸易额由去年低谷缓慢复苏,但受政策调整、竞争加剧、国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参展商与国外采购商在第114届广交会上成交并不积极。而作为中国制造最大竞争对手的印度卢比持续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国医药产品出口,以价格优势分流走中国医药企业的一些订单。
与前两期情况基本类似,在第三期参展的医药企业普遍反映,到会的海外采购商有所减少,订单以及成交价也不甚理想。
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陈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该企业在广交会的展位算是上好的位置,但来该展位的采购商不多,估计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更不理想。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该企业这次接单显得很谨慎。
“近期,订单有所增多,有些已排到明年2~3月,但我们也在有意识地控制订单数量,避免到时交不了货。”陈慷谈到,今年,国家加强对企业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监督检查力度,有的药企过不了关而关闭了,有些还在整改中,因此药品产能有所减少,在运行的制药厂普遍提价,而且未必能准时交货。
此外,价格也让陈慷很头痛。他谈到,今年来,该企业出口与去年持平,但利润大幅下滑。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蚕食了一定利润;另一方面,同是医药产品出口大国的印度在压低产品的价格。
“虽然成本上涨,但有些药品价格却跌得非常厉害,例如维生素C的出口价由前些年几十美元/千克跌至几美元/千克,不少企业假如不算出口退税已在亏损。”陈慷感叹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行业朝健康方面发展。
2012年,中国医药进出口额达到813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8倍以上,其中出口从54亿美元增长至479亿美元。中国医药对外贸易跨越式增长,引起国外有关产业警惕。近年来贸易摩擦整体呈现增多趋势。
2013年,全球医药贸易额由去年低谷缓慢复苏,今年上半年出口4950亿美元,小幅增长2.46%。不过,当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复苏依然乏力,掀起“再工业化”浪潮,新兴国家如印度在中低端医药产品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外贸环境依然复杂。对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建议企业在巩固传统医药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抓住“专利药”过期的关键期,争取仿制药的盛宴,以及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等。
据该进出口商会介绍,目前,国内先导性医药企业已经从大量获取国外仿制药原料药认证,逐渐升级为自主研发、专利挑战的制剂出口模式。部分国内制药企业以专利挑战实现制剂出口欧洲,并在欧盟注册成功。部分企业在国内仿制药市场完成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积累,从而直接向美国FDA提交申请,仿制药极有可能以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出口。(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