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三个月的重庆基药增补遴选工作目前已结束,重庆市卫生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重庆市补充药物目录 (2013年版)的通知》显示,该市新增基药品种已扩容310种。
昨日 (10月31日),记者查询 该目录发现,目录中新增中成药独家品种有近80个,重庆本地药企所生产的占比达三成左右。
对此,昨日,重庆市卫生局负责基药增补工作的邓姓人士表示,此次增补工作全国所有药企都处于一个平台上,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对于为何中成药独家品种里本地企业产品占比较高的问题,该名人士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表示过对当地药企有优惠政策。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地方基药增补对当前的医药市场格局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程度的“地方特色”对“以药养医”以及药价较高等问题难以形成制衡。
显“地方特色”
近日,重庆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即日起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重庆市补充药物目录》(2013年版),这意味着自今年8月启动的重庆新版基药目录增补工作已结束。
重庆版补充基药目录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59个品种、中成药151个品种,共计310个品种。同2010年版重庆基药增补目录相比,其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增加21个,中成药增加76个,共计新增97个品种;此外,重庆卫生局还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45个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及19个中成药品种进行了剂型和规格的增补。
重庆市卫生局发布的《通知》显示,《国家基本药物重庆市补充药物目录》(2013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基本药物重庆市补充药物目录》(2010版)(渝卫〔2010〕198号)同时废止,重庆实际执行基药品种数量为830个。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新增目录里的新增中成药独家品种就达近80个,占整个新增基药的一半。此外,记者注意到,其新增的近80个中药独家品种中,有23种的生产企业为重庆本地药企,占比近三成。
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该目录具有浓厚地“地方特色”,对本地药企优先对待。事实上,除了上述明面上的“地方特色”以外,该目录还暗藏“玄机”。
重庆增补目录中,对部分非独家品种则列出了剂型、规格的限制条件,而不少限制条件则更像是为本地药企量身打造。比如,抗病毒丸的条件为“丸剂:2.5g”、五酯胶囊则为“胶囊:11.25mg”,记者查询国家食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尽管生产上述药品的企业有数家,但符合上述条件的生产企业却仅为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重庆医药上市企业莱美药业的子公司。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包括 “泰肠合剂,10ml规格”、“灯盏花素分散片,0.1g/片”、“九味羌活片,0.5g/片”等10余种药品均存在类似现象,符合限制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均为重庆本土药企。比如灯盏花素分散片,总计4家生产企业中仅有重庆辰龙制药有限公司符合上述限制条件。
“我们的遴选工作很公开,整个评审过程并未将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加以区分,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重庆市卫生局负责基药增补工作的邓姓人士昨日称,没有明确表示过要照顾本地药企。
市场格局生变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初重庆启动基药增补工作时,市场便频频质疑其照顾本地企业。记者了解到,重庆卫生局在官网上发布的企业申报时间仅4个工作日。
尽管上述邓姓人士对 “本地企业优先”的质疑予以了否认,不过地方基药目录增补“偏爱”本地药企并不少见。
此前公布的广东基药增补目录中,除中成药品种占比较大外,还纳入了15个中药注射剂,而在国家新版基药目录中,并未新增中药注射剂品种。“广东常年湿热,并且广药集团等药企都在做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重庆一大型医药公司高管表示。
“基药增补名额有限,各地优先考虑本地企业对促进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利;同时,地方增补目录评审时参与的专家大多数是本地的,这些专家对本地药企比较熟悉了解,得票率高也在所难免。”上述大型医药公司高管表示。
“地方基药增补在以当地用药需求为主导的前提下,出现本地企业进入较多的情况,这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以地方利益为主导,这就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对医药行业资本市场研究多年的投资人士周珏咏说。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担心,目前多个省份出炉基药增补数量较多,对非基药市场也将形成一定冲击。
“基药目录扩充,必然会挤占非基药的市场空间,而随着基药制度推进,整个医药市场资源也会迅速向其靠拢,医保支付资源空间也会变大,非基药的销量则会受到影响。”上述重庆医药公司高管说。(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