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廉价基本药物短缺苦解 弃药保本隐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1  浏览次数:110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药企人士对国家基药目录内可能陷入低价竞争的药品充满担忧,“此类产品生产企业众多,价格竞争激烈,通过第一轮招标,中标价有时已低于或接近企业生产成本价格,中标企业因成本上涨无法保证基药的正常供应,造成中标基药产品供应短缺。”

  记者从一份针对我国部分短缺基本药物生产情况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出现供应不足的35种基药中,以价格低廉者及罕见病治疗药居多,市场需求量小和价格偏低是这类药品未得以生产的主要原因。目前,多个省份已公布廉(低)价药品目录,以解决这类药品的短缺问题。

  弃药保本隐忧

  根据多个省份已公布的廉(低)价药品目录遴选原则,廉(低)价药主要具备如下几个特征:疗效确切,替代性强;临床常用,适合医疗机构使用的常用剂型;招标价格相对稳定;最小剂量单位价格低,日平均治疗费用低。其中,以药品日均治疗费或最小剂量单位价格作为衡量药品价格高低的做法,并未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同。“以单次用药成本,而非采用与疗效直接挂钩的指标参数来评判价格高低,很难具有说服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举例说,一个日均药费3元的药与一个日均药费5元的药相比,分别使用10天和2天治好病,显然单价低者不等于治疗总成本就低。

  尽管业内对廉(低)价药的提法尚存争议,但药品短缺与利润空间过低甚至亏本不无关系。近年被曝光的短缺药品名单中,环磷酰胺、鱼精蛋白、他巴唑、人凝血因子Ⅷ、西地兰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几十年未变,有些厂家为求不赔本销售,甚至撤销了药品的文号。

  对于药品短缺的原因,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药品本身的价格、利润空间太低,另一种情形是药品用量太小或用量不确定的特殊用药。”

  “对前者,通过价格调整,激励生产积极性,我觉得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对于后者,有可能通过定点生产和定点储备得以解决。”邵蓉特别指出,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原料来源稀缺或原料生产厂家处于垄断地位,也有可能导致原料的采购供应出问题,这与价格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从生产的角度看,理应不存在‘短缺’一说,但市场上有些药确实消失了,这只能说明厂家不愿意生产,而不能说生产不出来。”于明德认为,基药的短缺基本上是中标价过低造成,其他个别药品的短缺则是因为市场上人工、原料等要素涨价,但药品的出厂价与最高零售价多年未变,以致生产积极性不高。

  于明德还指出,药品短缺与其用量小没有必然关系,“不是用量小就会短缺,只要定价合理,短缺可以避免。”

  价格博弈待解

  针对药品短缺问题,多地正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如北京市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设立《短缺药品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纳入基层临床必需但供应紧张的药物,并向全国药厂敞开大门,保证供应;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药品,以及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日平均使用费用3元以下)的基本药物,河南省则采取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同时对少数基层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

  在这些措施中,以江苏对廉价药品实行统一销售价格的做法最引人注目。据悉,去年底江苏省制定了首批《廉价药品目录》,目录内药品由省物价局分环节制定统一销售价格,在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执行,并且药品目录和价格都将实行动态化管理。至今,江苏已公布35种药品的统一销售价格,预计年内还将对余下的15种廉价药品进行统一定价。

  据介绍,分环节统一定价,有利于保证廉价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的合理收益,维护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保证药品质量与正常供应,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类价格调整措施只是“对症”,而非“对因”。

  “行政干预下的市场竞争很难避免垄断,个别省份新增的基药独家品种和中药品种,价格甚至高于以往的最高零售价,这需要政府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管,公平、公正、阳光,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廉价药的生产和使用问题。”该业内人士指出,基药招标实施以来,“双信封”制和唯低价中标政策对基药价格的调控起到关键作用,基药产品普遍大幅降价,甚至有企业为争得市场占有机会,不惜低于成本价投标。

  有不愿具名的药企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应该坚决取消最低价中标,改变第一轮基药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的规则。“一方面增加质量分的权重,将是否通过新版GMP认证作为否决项,同品种企业中有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只允许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进入商务标,鼓励企业加快新版GMP认证进度;另一方面,对多家生产的廉价药品取消商务标,只招技术标,按照技术标得分高低取中标企业。此外,还应加大独家基药产品的降价力度,独家产品因缺乏竞争,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状态。”该人士建议说。

  “药价不该虚高,这是肯定的;反之,把药价压到成本线以下,导致无人生产的局面,同样不合理。”于明德如是指出。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亦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药品招标采购的最大问题是未实现商业化运作,未采用价量挂钩,没实现招采合一,所以出现部分药品价格不真实、不合理的情况。据透露,未来药品价格改革可能涉及对药品最高限价的调整,届时生产企业或将拥有部分自主定价权。

 
关键词: 基本药物 , 廉价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