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新研究明确利那洛肽缓解IBS-C所致腹痛的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1  浏览次数:147
    2013年8月16日在线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利那洛肽缓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腹痛的作用机制。

  利那洛肽是一种微量吸收的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肽激动剂,可用于治疗IBS-C和慢性特发性便秘(CIC)的成年患者。

  利那洛肽作为一类新药,是现在唯一在欧洲药品管理局注册的用于治疗IBS-C的药物;其在美国作为第一个处方药物用于治疗成人IBS-C已使用超过6年。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西方有15%的人口受其影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IBS患者属于IBS-C。仅澳大利亚每年因此而导致生产力丧失以及医疗保健的支出就达数百万美元。

  为了明确利那洛肽缓解IBS-C患者腹痛的作用机制,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者在正常小鼠和患有慢性内脏神经过敏的小鼠中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其显示的镇痛效果转化,在IBS-C患者中经过26周的临床试验,与口服安慰剂的患者对比,口服利那洛肽的IBS-C患者腹痛明显改善。

  专家观点
  来自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神经内脏研究实验室的Stuart Brierley博士(该试验的主要领导者)
  这对IBS-C患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腹痛对于IBS患者来说是最烦恼同时也是最难治疗的症状,尤其是在IBS女性患者中,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利那洛肽在缓解IBS-C引起的腹痛是有效的,该药物已经在美国和欧洲注册用于治疗这些患者,但在澳大利亚还没有通过监管流程。(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