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制药行业的粗放式经营,不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同时也造成了“倍量投入、半量产出”的不良后果。“十二五”规划着眼未来,重在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政策也给出了明确的导向。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对医药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药品GMP(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创新药物投放市场,培育2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培育50个以上现代中药品种。到2015年,培育50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较大市场规模的医疗设备产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则更为具体,如完成200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200个以上化学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检查或获得欧盟药典适用性认证(COS)证书,8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50家以上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等。
随着世界制药市场格局的转变,国际原料药区域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企业而言,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拥有了未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要抓住这一机遇期,首先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人才和技术储备;二是要加强科研合作,努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和市场占有、低消耗、低污染的新产品;三是要采取最严格的质量安全环保措施,走质量标准化、绿色安全、环境友好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