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下发通知,10月21日(今日)药品生产企业向该中心递交报名材料,这意味着,拖延3月之久的广东基药招标终于尘埃落地,触动药企神经的广东“价格战”最终在业界的“聚光灯”下拉开序幕。
此轮药品采购对基药采取“双信封”评审制度,其中经济技术标占10分,商务标占90分,价格因素在整个药品交易新规中占主要地位,仿制药企不可避免地迎来一场价格厮杀。
与此前的招标不同的是,此次广东采取“药交所”模式,利用药品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按照医院联合体或片区等为单位,将同个品规药品的需求合并后挂网招标,企业通过竞价独家中标,招标每月循环一次。然而,对广东招标的执行力度,业界却态度不一。
一上市公司高管并不看好“广东模式”,多次向大智慧通讯社强调,广东药交新规的实操性不强,每个月的招标周期,给医院和药企都平添了负担,“不知能持续多久”。
而当地一上市公司全国招标负责人则对此模式表示乐观,“广东制定的标准可执行性很强,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公平”,药交所模式采取了医院团购模式,“人为因素可能影响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