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重庆晨报》报道,重庆九龙坡区石坪桥乡五一新村27栋31号,53岁的农妇吴远碧几年前患大肚病,肚内有50多斤水,经医生诊断为“布查氏综合症”。她因凑不起治病的5万元钱,万般无奈,于5月8日“母亲节”这一天,她自己拿起菜刀,划开肚子,肚内50多斤黄水流了一地。她被丈夫送进医院,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因没钱,只住了两天就出院回家了。她对丈夫哭诉,“这一刀下去,放出腹水,病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如果这一刀下去,要了自己的命,那也是好的,也不再拖累家人了!”她一家4口,因为治病,已十分的贫困。医生说她要继续治疗才行,如不进行严密消毒,感染化脓,仍然有生命危险!
看到这么令人震惊的消息,不禁在想:农妇刀切肚子,这等的可怜,到底是伤了自己?还是伤了谁?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致力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上,农村医保覆盖率基本都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难道这些看不起病的人都是那些不足百分之五的比例里面的农村人口吗?答案是否定的。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是社会保障制度,它保障的程度是有限的,看门诊不能报销,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病人一住院,就还要加上昂贵的住院费,基本上报销的部分远低于住院费。所以大多数病人不愿住院。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广,但水平却低水平。农村合作医疗有着百分之九五以上的覆盖面,而在报销时却只能报百分之三十不到,而且不同病痛还都是区别报销的。报销的手续也是纷繁复杂,报一次,要经过很多道程序,很多的部门签字盖章,往往一次办下来要一个月,甚至时间更长。正因为存在上述缺点,很多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和观念上还有一些疑虑和想法,对其的参与也不积极。
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关键要从制度上入手。
第一,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都要给予支持。
第二,以大病统筹为主,主要解决农民看大病支付不起费用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建立一套逐步完善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报销机构,减少纷繁复杂的报销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对于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交不起合作医疗经费的,或者是自付医疗费用而无法承担的,国家实行医疗救助制度,给予补贴。
农妇用菜刀给自己开刀,伤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更是伤了农合制度的脸面。只有强化制度的改革,才能不伤谁,才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