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免疫标志物将有望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6  浏览次数:98
记者从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召开的“第一届中—欧个体化肿瘤免疫标志物专家学术论坛”上获悉,今后肿瘤免疫标志物将能预测患者的治疗预后,更好地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

  本次学术论坛是欧盟第七框架协议计划(FP7)专项—“免疫与癌症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介绍,“免疫与癌症项目”是医院首次作为项目发起人成功申请的欧盟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梅里埃研究所联合实验室为依托,联合法国Transgene生物公司、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汉诺威医学院与意大利国家癌症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机构,在肿瘤生物标识物、免疫和癌症预后等领域开展深度、广泛的合作研究,并努力将该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癌症预后领域里亚太区的参比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研究对象定为乳腺癌和大肠癌。第一届中—欧个体化肿瘤免疫标志物专家学术论坛大会主席、乳腺癌研究项目的PI(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在临床实践中,除了需要积极倡导的早期诊断之外,个体化的肿瘤治疗理念也需要不断加强并付之于实施。“过去临床上对于患者预后效果和复发风险的评价,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癌症的分期、分型进行"模拟量"的评估。”邵志敏强调,“只有我们加强对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和生物标志物的认识,才能给每个患者最为对路的治疗方案。”

  据悉,项目启动以来,医院通过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促进了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科研团队建立新的合作纽带,充分发挥两者在中欧公共健康及医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用。目前,共有4位来自德国、法国和丹麦的研究者和博士生参与此项研究。(科技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