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作为原料药出口大国,中国原料药在进入欧美市场时遇到不小难题。今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贸易进出口额达43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但从第三季度起,中国原料药出口欧美进入最艰难时期。
出口增速低位徘徊
一直以来,原料药被认为是低附加值产品,但却在中国医药外贸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原料药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原料药供应的主要来源地。但是,今年以来,原料药国际市场整体需求低迷。
由于资金紧张,国外客户减少库存和采购量,更加关注价格,询价增多,大单、长单转为小单,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加剧,争抢客户,以致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大宗原料药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中国医保商会采集到的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为12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出口数量为333.93万吨,同比增长7.46%;出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4.07%.出口增速仍在低位徘徊。
制药产能过剩
医药市场的刚性需求决定了对原料药的需求。中国巨大的产能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消化,促使中国原料药出口在数量上保持稳定增长。目前,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再加上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导致原料药出口价格难以上涨,但是,各方面成本的增加也使得出口价格没有多少下降的空间。
安徽某中型药企总经理厉建告诉记者,技术门槛低、产能复制容易、产品无差异化是致使部分原料药产品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进过程中,快速的固定资产投资极易使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原料药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而压低行业的整体利润,造成恶性竞争。
厉建还表示,造成出口利润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消化环保成本的能力还不强,环保标准提速太快。一方面是所有成本都在上涨,另一方面又是终端药品价格在不断下降,这给原料药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除非企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但是这样的原料药产品目前还不是很多。此外,人民币升值也使附加值较低的大宗原料药及中间产品出口压力不断增加。厉建表示,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中国原料药出口在价格竞争上的优势正因此逐渐丧失,对出口企业的经营也形成了一定压力。
大力开发新兴市场
厉建还表示,原料药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使自身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才能让企业的出口利润不断提高。这无形中也增强了企业继续创新的信心,形成良性发展的模式。同时,原料药行业还应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打击在环保、质量标准方面不合规的企业,避免无序、恶性竞争,保护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轮原料药出口低迷行情,医药界人士都表示应积极应对,继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切实解决各种难题;抓住新一轮全球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的机遇,提高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和吸纳的能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医药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几乎成为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量的唯一出路。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大宗原料药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0.03%.其中,大中型医药企业加大力度开发新兴市场及非洲市场,百强医药企业出口新兴市场厂家数增长12.2%.
业内人士表示,新兴市场中最值得一提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非洲的尼日利亚。俄罗斯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表现在药品贸易上,两个国家目前在医疗保障体制水平、用药水平上都比较相近,其药品市场进入门槛比北美、欧盟要低,这些对中国药品出口都极为有利。此外,尼日利亚也是富有潜力的出口市场,其地处制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非洲,是非洲的药品贸易集中地,而中国向来重视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并成立了中非贸易基金,专门服务对非贸易的中小企业。(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