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一家知名奶粉企业的高管人士,王勇正在为“奶粉进药房”的政策而烦恼。
就在近期,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相关单位相继召集各大奶粉厂商召开闭门会议,其中两个部委的会议主题都是围绕药房试销奶粉的政策而展开。
商务部下属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传出的消息称,国内外的多个品牌奶粉有望在今年进入药店销售,其中北京、江苏等地20家药店将在今年10月率先设立试点,明年试点区域将逐步扩大,计划到2015年时在全国500个城市完成两万家药店的奶粉专柜投放。
“发改委开会的内容和商务部差不多,意思也是年内要在北京的近20家药店试点,规模以上的奶粉企业都被要求参与,我看到发改委办公桌上几乎大品牌的奶粉基本都摆齐了。”王勇告诉本报记者。
目前,相关部委的计划是:进入药店试销的奶粉,将采用自动化售货机(ATM)作为终端。然而,这一政令尚未推出,却已成为了奶粉厂家的一块心病。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委员、普天盛道品牌营销董事长雷永军向本报透露说:“这两天不断有奶粉企业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事,他们很迷茫,明知道行不通,但政策现在却要力捧,奶粉企业纠结着到底是跟着弄还是不弄?”
水土不服的药房渠道
早在今年6月20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表态称,“将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
相关信息指出,当时政府相关部门的初衷是,参照德国、法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将药店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销售渠道之一,由于药品渠道的管理更为严格,能够在流通环节有效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21世纪经济报道)
但事实上,关于药房销售奶粉,乳业与药房行业内部相继传出不同程度的反对声音。
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出:“广州去年开始就已经有药房尝试销售奶粉,但实际效果特别差,基本走不动货。我们不能把国际习惯照搬过来,从实践来看,广州离香港那么近,应该比内地其他城市更容易接受,但结果证明广州都接受不了,其他城市更不看好。”
上海复星医药旗下复美大药房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中,公司曾尝试在药房里销售奶粉,但是后来被叫停了。目前公司有留意到政府的最新政策,未来有计划与多美滋、惠氏、美素佳儿等3家奶粉品牌建立业务联系。
虽然上述人士没有透露当初暂停销售奶粉的原因,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主要与销售渠道的奶粉毛利不高有关。
北京中丹新特药房的药师李延辉曾表示,该药店在一年以前曾经销售过雅培品牌的奶粉,但是因为销售的量并不大,且经销商供货的价格与市场零售价相差无几,每罐的利润只有几块钱,所以后来就停售了。
“国外药房出售奶粉是因为雅培、惠氏、美赞成等一些奶粉厂家原来都是做医药起家的,熟悉药房渠道,因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药房销售奶粉的习惯,但这完全不适用于中国大陆。”王丁棉说。
ATM模式遭诟病
目前,在乳业内部人士看来,一罐奶粉不仅毛利比药品相差数倍,而且在货架、仓储的占地面积比药品要大得多。如果不是行政力量的主导,药房是很难同意奶粉商品的进入。
“有可能是某种协商博弈后的结果,最终政策弄成在药房里采用ATM机的形式卖奶粉,这样的好处就是,药房方面就不用派人手参与了。”
据悉,商务部下属的相关机构正力推ATM机的终端模式,并称ATM具备的自动识别功能也将使得那些假奶粉无法进入销售。
雷永军反驳称:“在药店销售能保证质量其实是无稽之谈,因为奶粉的关键问题不是在哪个渠道销售,而是生产源头的安全监控。现在本末倒置了,抓终端到底有多少效果,大家拭目以待。”
目前业内反对声最大的焦点集中于:ATM机售卖方式和奶粉传统售卖方式是完全背离的,一罐250元的奶粉,相关的促销品和其他增值服务可以占到70~80元,买三送一、买四送一的促销折让成为传统渠道拉动销售的主要手段,而这一切均无法在ATM机上实现。
“消费者买奶粉是要看日期的,还要看营养素,你放在ATM里什么都看不见,谁会去买?”雷永军质疑说。
业内另外的质疑焦点集中在:ATM机的费用到底由谁承担?
相关消息称,这次政府选定ATM的运营商为北京友宝公司,有介绍称,后者目前在35个省市运营着3.5万台售货机的网络。但据北京工商局资料显示,北京友宝成立至今仅2年多的时间。
一家如此“年轻”的企业可以在国家主导的奶粉行业整顿大背景下赢得如此大单,也让业界心生怀疑。已有乳业方面的人士吐槽说:“我不清楚是不是ATM机企业在游说政府,但这种终端模式非常的不符合奶粉销售现状。”
有消息称,投放药店的自动售货机由日本企业生产,采用6.5%年息融资租赁的方式进驻药店。不过这笔费用究竟由哪方承担,目前尚未定论。
上述国内奶粉企业高管王勇说:“部委近期还要召开各大奶粉商开会,商讨第三方物流商、ATM机费用的问题,目前细则还没有时间表。但我感觉,这个钱肯定不会是政府掏,药房也肯定会坚决抵触,最终是不是落在奶粉企业头上,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