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东药招首提三次报价 药企或将沦为洗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8  浏览次数:123

    粤药招新规透改革信号业内称药企或虚开发票规避“两票制”

   
医药股泛绿、药企摇头……被业界誉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药品招标意见稿落地,瞬间激起大片“涟漪”。5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药品交易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引发业内震动。药品销售额位列全国前三的广东省,是首个出台新版基药招标政策的省份,该意见稿的出台被认为是我国药品招标改革导向发生改变的信号,药企高毛利或将被终结。

   
药品招标价再次逼低

   
降低药价虚高仍是此次广东药品招标改革的主要目标。

   
记者发现,此次药品招标意见稿的重头戏在于推出“三次报价”规则,再次启动流通“两票制”,直逼药品再降价。

   
据悉,“三次报价”规则是首次实行。该意见稿显示,报价共分三次,在一天内完成,第一次不报价的不能参加后续报价。每次报价结束后,交易平台自动提示每个厂家的报价名次,修改报价时要求后一次报价比前一次低,如不修改则不需再次报价。

   
据记者了解,“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挤掉药价水分。

   
事实上,在2011年,广东省曾提出,在整个医药流通环节,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市辖区以外或边远地区可以允许“三票”、有二级经销商,但一级经销商所配送的同一厂家的品种,在同一个地级市只能委托1至2个二级经销商。但由于“两票制”的推行将打破药企和经销商既定的利益格局,最终,在药企和代理商的质疑声中被搁置。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此次广东出台的药品招标方案很杂,像是对安徽基药模式、重庆药交所模式中各项打压药价政策的汇总。

   
“这是自从我国实施药品招标制度以来最严厉的一次招标改革了,这招太狠了。”接受采访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直言,虽然广州药品招标改革模式的转变使得政府的角色开始转变,药品招标完全市朝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该措施导致医药定价体系全面重构,整体趋势收紧,在“三次报价”规定和“两票制”的逼迫下,医药行业高毛利率时代或将逐渐远去。

   
在广州药品意见稿发布后,受该消息利空影响,医药股全面走低。据记者统计,5月20日,医药生物指数大跌3.15%,跌幅榜前十名中医药个股更是占据了8个席位,其中信立泰开盘长阴跌停,通化东宝、华润双鹤、华润三九和科伦药业占卖出龙虎榜前五位,全部为机构席位,分别合计卖出约1.9亿元、1.4亿元、1.4亿元和1.06亿元。

   
而多家药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正研究广州药品招标意见稿新规则,并表示在5月24日前会将修改意见递交上去。不过也有企业对记者表示,将避开广东的基本药物招标。

   
药企或将沦为“洗钱机”

   
“药企在‘三次报价’和‘两票制’双重压力倒逼下,在保证医药商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药企面临被迫采取高开发票返点的方式给代理商和医院,最终将沦为医药行业的‘洗钱机’。”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说。

   
药品招标改革的是药价虚高的问题,但医药流通领域的利润是透明的,一般情况下,是药品价格的4倍,例如一款药的出厂价是25元,医药商业的利润是75元,药企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不得不保证流通领域的利润,最终以“高开”发票返点的措施,出钱让代理商铺市常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揭秘说,以一款出厂价25元的药品为例,此前,在药品出厂时,厂家需开出一张税额为17%的增值税发票,经过多重流通环节到代理商时,药品价格已达92元,代理商在出售药品给医院时,需再开一次约100元的发票,这其中8%是运输费用。医院在销售药品时,会加上1.5%,最终以约115元的价格出售给患者。其实,医药商业公司并没全部“独吞”高利润的钱,还需要钱买路铺市场,其中包括各方面的提成、业务员的打点费等等都在其中。

   
在“两票制”实行后,医院被要求零差价卖药给患者,医药流通领域面临运转难题,所以药企不得不同时“高开”发票,以此来保证流通领域的利润。

   
该人士对记者举例说:还是以一款出厂价25元的药品为例,药企可以将发票出厂价开到约92元,而医药流通领域再加价约1.5%后卖给医院,以此来钻“两票制”的“空子”。

   
“这样‘高开’发票情况下,最终代理商的中间利润就要靠药企返点完成,不难发现反倒药企就成了‘洗钱机’。”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该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别看药企年报医药销售额挺大,但最后药企的利润是最少的。”事实上,最终竞价最后吃亏的是药企,两票制最终让药企有苦说不出。(华夏时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