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外资医药企业着急抢市场 加速在中国本土化进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6  浏览次数:150
    跨国药企频频加速在华本土化的进程,而本土化的研发与制造均一致指向中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羊城晚报记者昨日获悉,默沙东公司投资额高达1.2亿美元的中国新厂正式投入运营;而在本月中旬,罗氏制药宣布与杭州歌礼生物合作,开发治疗丙肝的新药。这是罗氏首次与国内本土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新药。

    开展全球同步临床试验

    歌礼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此次的合作,歌礼出资并负责创新药物Danoprevir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开发、注册以及生产工作。罗氏将根据阶段性成果向歌礼支付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里程金。

    据了解,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一直比较缓慢,绝大多数新药从首次通过国际新药申请审批,到通过中国监管审批上市大致需要经历长达5年,如果开展全球同步临床试验,这种延迟可以被缩短到1年半。因此,要抢占中国市场,就要尽早在中国开展与全球同步的临床试验,缩短中国与全球的“时差”。

    本土制造提速

    除了研发本土化之外,进口药品转向本土化生产的进程也在加速。

    默沙东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石亚敦表示,这个工厂供应16种药品,不仅仅是支持中国的业务增长,也会供应亚太市场,对于整个亚洲来讲都是具有战略关键意义的一个工厂。据悉,默沙东在全球有72家工厂,新厂是其现在亚太乃至全球最大的包装工厂之一。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总裁马克锐此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2009年GSK在中国销售产品量的30%是在本地生产,预计今年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到75%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相比跨国外资药企直接在中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相比,中国本土企业申请和开展一期、二期、三期的临床试验时间相对较短。此外,直接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也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成本。(米内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