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影响抑郁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2  浏览次数:112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濮鸣亮教授研究组发现,投射至沙鼠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能够通过增加该核团内神经元分泌5-羟色胺的水平,来减轻由光剥夺诱发的抑郁症状。该过程与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类似。日前,《自然》子刊《神经精神药理学》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进展的相关论文,并作为该刊“每月一篇具有重要影响力论文”给予重点推介报道。

  国际同行认为,这项研究加深了对情绪相关的视觉信息处理的认识,同时也揭示出眼睛与大脑之间的特定神经环路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机制,对情绪产生作用,为研发新型抗抑郁疗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香港大学和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濮鸣亮说,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形成与背侧中缝核分泌5-羟色胺异常密切相关。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沙鼠视网膜中存在一类能够直接投射至背侧中缝核的Y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前一直被认为主要参与视觉信息编码。该研究提示,这些细胞很可能参与调控动物情绪。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这些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增加时,可以逆转由于光剥夺诱发的抑郁症状。研究人员采用自主设计的一种免疫毒素,选择性清除了这些投射至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果发现动物的抑郁程度显著增加。

  研究组利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光剥夺动物进行治疗,证实药物通过阻断背侧中缝核内5-羟色胺的重摄取过程,可提升脑中5-羟色胺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