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4
  “茶饮、煲汤、冲泡饮,这是传统中药材祛病除疾的‘新发现’。”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记者22日从兰州海关获悉,在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兰州海关立足甘肃中药材产业链发展优势,支持培育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本草”经济发展新机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甘肃中药材出口值达221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     自古即有“千年药乡”美誉的甘肃,是中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具有独特的中药材种植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中药材产业是该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4月下旬,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药香弥漫的一中药材生产车间内,一批准备发往新加坡的纹党参正在进行分装打包。产自此地的纹党参,因“药用功效显著、质量好、价值高”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连日来,在甘肃陇南市宕昌县一中药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熟练地将红芪、当归等中药材进行分级拣选和炮制。“这批出口中药材涉及12个药材品种,货物种类多,交付时间紧,海关畅通通关绿色通道保证了订单交付,也抢占了市场先机。”该公司外贸负责人者坚军介绍说。     近年来,包括当归、党参、黄芪、红芪、金银花、甘草、半夏、枸杞等产自甘肃“药食兼用”的中药材,逐步迎合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健康消费需求,开发模式从种植规范化到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中医药+大健康”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处长张军表示,该关已推出甘肃出口中药材品质预测模型,针对甘肃道地中药材“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品质波动较大等问题,以中欧药典标准衔接性研究为基础,通过环境迁移等系统分析中药材品质影响单元,构建适宜土壤等要素的甘肃出口中药材品质预测模型,推动建立出口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支持中药材扩大出口。
 
关键词: 中药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