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关税政策推动的影响,自4月7日以来,国内血液制品板块逆势走强,截至4月9日收盘,板块指数仍微涨0.18%,其中华兰生物涨1.85%,天坛生物涨0.13%。
分析认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具有刚需和资源品属性,政策壁垒高且集中度高。关税或催化血液制品格局重塑,随着进口血液制品的成本明显上升,进口替代将加速,给国产企业带来量价齐升的机遇。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液制品企业总采浆量为13400吨,较2023年增长10.9%。
目前,国内的采浆量主要由天坛生物、国药天坛、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等企业占据。
头部企业在2024年已实现明显的业绩增长。例如,华兰生物采浆量达1586.37吨,同比增长18.18%;博雅生物采浆量为630.6吨,同比增长10.4%;天坛生物采浆量达2781吨,同比增长15.2%。
受关税政策的影响,随着采浆量的持续提升,业内预计国产血液制品的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面向未来,这些企业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政策支持,也有望加速抢占市场蛋糕。
据了解,为了提高竞争力,国内一些血制品企业近年来正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规模效应,例如上海莱士3月26日晚公告,公司拟以现金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据悉,南岳生物是湖南省拥有GMP证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生产基地的设计产能达500吨、目前旗下在运营的单采血浆站共9家,2024年采浆量达278吨。
对于本次收购,上海莱士表示是公司推进“拓浆”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该公司已公开披露的2023年采浆量1500余吨测算,本次收购完成后预计上海莱士采浆量将获得18%以上的增长。同时,上海莱士将拥有湖南省内17家单采血浆站(含2家分站)中的12家(含1家分站)。此外,南岳生物拥有高浓度(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4项在研产品管线,与上海莱士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上海莱士,天坛生物2024年9月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拟以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17亿元)的总金额收购CSL亚太全资子公司中原瑞德10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原瑞德将成为天坛生物的控股孙公司,财务报表合并。天坛生物方面表示将新增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5个在营单采血浆站。
此外,博雅生物2024年7月宣布并购绿十字(香港),间接控制绿十字(中国),从而扩大了原料血浆规模。据悉,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单采血浆站,2023年的采浆量达到104吨。收购完成后,博雅生物的总采浆量有望突破500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