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向来是一个耗时久、投入高且风险大的过程。传统模式下,从药物靶点的发现到新药上市,往往需要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且成功率低。然而,人工智能(AI)技术的介入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AI 技术在药物研发的多个关键阶段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当前,AI 技术正不断渗透到医药行业,同时,药企全面引入 AI 技术,正为整个医药行业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如面对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健康元在2024年全面引入AI技术,覆盖研发、生产、营销及管理四大核心环节。在药物发现阶段,其依托DeepSeek等千亿参数级AI模型,实现靶点识别、分子设计及毒性预测的智能化,缩短前期研究周期约30%。生产环节,通过飞书平台构建智能中枢,整合采购、仓储、质检等流程数据,优化工艺稳定性,确保18个生产基地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复星医药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也敏锐捕捉到AI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巨大潜力,其积极布局AI技术,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推动药物研发、医学影像、精准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与发展。同时,复星医药加速AI技术在营销、客户服务、智能办公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化转型的榜样。
恒瑞医药在AI领域的布局与应用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如公司自2025年2月起全面推进DeepSeek-R1大模型的应用,覆盖药物研发、临床决策、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实施。据悉,通过DeepSeek-R1的混合专家架构与强化学习技术,恒瑞医药将新药靶点发现周期缩短约15%,并在药物设计环节探索AI辅助优化分子结构,降低研发试错成本。公司内部算力平台已支持DeepSeek-R1的规模化调用,加速AI技术与研发流程的深度融合。在临床决策支持方面,恒瑞医药正探索AI技术在个性化治疗方案生成、电子病历质控等场景的应用,结合其创新药管线(如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软膏),推动精准医疗的落地。
当前,AI技术与生物医药的融合已超越单点创新,成为系统性变革的驱动力。从药物研发的效率跃升到医疗资源的全局优化,AI正在重塑行业价值链。业内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迭代加速,具备AI赋能能力的企业将赢得市场先机。
据悉,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AI制药的发展。如近日出台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明确,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需求对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靶点发现、新机制探索、化合物筛选、病例随访等研究。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面向AI+病理、AI+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AI+手术规划、AI+制药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个场景的模型开发应用。《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也明确,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