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市场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的地位正越来越重要。为此,众多跨国药企纷纷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来推动研发、生产项目加速落地。
如3月29日,辉瑞正式启用了在中国的第三家研发中心。据悉,该中心将专注临床试验效率,全流程加速全球创新药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到中国批准,合作构建全球标准的一期临床研究机构和研发能力,以及培养全球创新药开发的高端人才。
辉瑞研发高级副总裁、中国和日本新药开发负责人麦科博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创新药物和疫苗的需求日益增长。新研发中心将致力于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的全球同步研发,惠及包括中国患者在内的全球患者。
3月21日,阿斯利康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签约,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这项投资彰显了公司对北京生命科学创新生态和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心。未来,该中心将成为支持公司将创新药物带给全球患者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同时,阿斯利康还公布了多项研发合作,合作对象包括和铂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生物科技企业。
2024年10月,礼来公司也宣布在北京成立中国医学创新中心,并计划设立礼来创新孵化器(Lilly Gateway Labs,LGL),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据介绍,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是一个专注于提升临床试验效率、支持药品注册审评,旨在加速创新药物惠及患者的前沿研究中心。
此外,在2024年12月,第一三共宣布将在上海张江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筹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新生产楼项目。同期,赛诺菲也宣布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投资约10亿欧元设立全新生产制造基地。
从整体来看,当前大部分跨国药企都在持续调整在华战略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持续加大创新药的引入和将更多大品种引入医保,其实还有部分企业选择了收缩在华战线,以及将受到集采影响到产品剥离或转移到院外。
如优时比在2024年8月宣布一项资产剥离交易,将其在中国大陆的神经系统成熟产品(开浦兰、维派特、优普洛)与抗过敏产品(仙特明、优泽)出售给康桥资本与阿布扎比主权投资机构穆巴达拉,交易金额为6.8亿美元,约合48.4亿人民币。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从中国医药产业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创新活力来看,其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因此,对跨国药企而言,中国市场仍将至关重要。只不过,未来在华投资布局上,跨国药企将会更加注重围绕新药布局,包括加速推进新药推广和引入更多大品种药物;而对部分成熟品种,则将进行战略撤退。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