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药企BD交易不断,特别是以license-out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合作交易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通过与国际制药巨头的深入合作,越来越多企业已成功地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和技术平台推向国际市场,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散的同时,还获得了充足的创新发展资金。
如3月26日,拜耳和苏州普禾生物医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已就普禾生物医药的一款口服小分子PRMT5抑制剂达成全球许可协议,该抑制剂可选择性靶向MTAP缺失的肿瘤。
根据协议,拜耳将获得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这种MTA协同PRMT5抑制剂的全球独家许可。现拜耳已招募首例患者参与I期人体首次剂量爬坡临床试验,该试验以BAY 3713372为代号,研究MTA协同PRMT5抑制剂用于治疗MTAP缺失型实体瘤。
3月21日,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完成股份认购协议的签署。根据公告,此次战略合作内容涵盖基于和铂医药专有的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在多治疗领域的多项目授权许可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并将提名更多靶点由和铂医药开发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阿斯利康可行使选择权以推进这些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作为项目授权方,和铂医药将获得总计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合作前,双方就已于2022年、2024年分别就单项资产达成过战略合作,所涉项目分别为HBM7022(CLDN18.2 x CD3)和临床前单克隆抗体。具体来看,在2022年4月,和铂医药将靶向CLDN18.2/CD3的TCE双抗HBM7022(AZD5863)以3.5亿美元授权给阿斯利康;2024年5月,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将临床前单抗项目以超6亿美元授权给了阿斯利康。
除了上述企业,今年还有多家中外药企达成了BD交易,如信达生物与罗氏、乐普生物与ArriVent BioPharma, Inc.等。分析指出,这其实也是国内医药企业出海的增长势头强劲和多样化的体现。
未来,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将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从传统药企到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都将纷纷把自己的产品“送出”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将被加速推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