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西安医疗团队运用神经调控技术 助患者重新行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7  浏览次数:20
  10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发布全球首例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溃疡合并双下肢肌张力障碍成果。医疗团队运用神经调控技术,将微型电极置入一位因烧伤丧失行走能力的患者体内,实现神经的精准调控,使其肢体功能和血管血运得到改善。目前,该患者已能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     患者小马(化名),今年30岁,半岁时臀部严重烧伤,影响行走。8年前出现双下肢僵硬以及无规律反复发作的溃疡,导致活动受限并呈进行性加重。近几年来,该患者双下肢肌张力显著增高,小腿及踝部皮肤持续破溃、流脓,双踝挛缩内翻畸形,导致活动严重受限、不能行走,辗转多家医院均疗效甚微,甚至有医生给出截肢建议。     数月前,患者被家属送至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治国率医疗团队评估后认为,神经切断、反复清创等传统有创治疗方法,存在治疗过程长、患者损伤大、治疗效果不确切、花费巨大甚至日后生活质量低下等缺点。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疗团队决定创新性地采用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将微型电极置入脊髓外特定节段,实现神经的精准调控,使肢体功能和血管血运得到改善。     在一期局麻下临时电极置入后,经由反复调整刺激模式和参数,患者的双下肢肌张力显著下降,溃疡也出现了明显愈合,家属看到了神经调控的良好效果,随后选择了二期植入永久电极。目前,患者的双下肢肌力已接近正常水平,且溃疡基本愈合,原来发黑发紫的肢体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颜色。在卧床多年后,患者终于可以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治国介绍,脊髓电刺激是一种通过植入微电极至患者的脊椎椎管内,利用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对脊髓背柱、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或周围神经进行刺激,而调节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这种微创、可逆的治疗方式以其确切的疗效、安全性高、持续性强等特点,在神经调控外科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记者了解到,该医疗团队应用此项技术在治疗顽固性疼痛、脊髓损伤和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足、昏迷促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电脉冲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参数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也十分考验团队的医疗水平和经验。     西安市红会医院院方表示,经科技查新,本病例是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溃疡合并双下肢肌张力障碍的全球首例,这标志着该院医疗团队为此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为神经源性溃疡合并双下肢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避免了患者反复清创,甚至截肢的后果。
 
关键词: 神经调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