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口老龄化加剧、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癌症患者高发,相关的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巨大。有数据预测,2022年到203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由2336 亿元增长至5866 亿元,CAGR 为12.2%。
业内表示,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抗肿瘤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靶点和方法。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于其高效低毒的优势,已成为肿瘤学领域发展快速的疗法之一。有机构预计,2023 年全球ADC 药物市场为101 亿美元,预计2033 年将达到1519 亿美元,2023-2033 年CAGR 达31.1%。另有数据预测,国内 ADC 市场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689 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内一批药企积极加码布局ADC药物领域。如百利天恒建立起全链条一体化 ADC 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平台,有 16 条 ADC 管线,BL-B01D1 研发进展快,与 BMS 就 BL-B01D1 达成 84 亿美元合作,刷新国内创新药 license - out 记录。
科伦博泰作为科伦药业的子公司,拥有一体化 ADC 研发平台 optidc,与默沙东达成多次合作,“出海” 9 款 ADC 产品,交易总额超 100 亿美元。研发管线聚焦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癌等肿瘤治疗,有超 30 款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化资产管线,其中 10 余款进入临床阶段。
荣昌生物拥有全面集成 ADC 平台,其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原创 ADC 药物,也是获美国 FDA 和中国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 ADC 药物,与 Seagen 达成潜在总额高达 26 亿美元的授权交易。
迈威生物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依据第3代抗体偶联药物技术构建了 ADC 药物开发平台,有 3 条 ADC 管线进入临床阶段。
乐普生物专注肿瘤治疗领域创新研发,收购美雅珂为 ADC 研发奠定基础,拥有完全一体化的 ADC 技术平台,有 5 条 ADC 管线,其中 MRG002 进入 3 期临床阶段。
除了国内市场外,国外市场,药企也积极布局ADC药物领域,如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 Enhertu 优势明显,推动第三代 ADC 技术发展;辉瑞收购 Seagen 后,凭借 Padcev 等产品增强了在 ADC 领域的竞争力;罗氏的 Kadcyla、Polivy 等产品在乳腺癌、DLBCL 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吉利德的 Trodelvy 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表现突出……
业内表示,近年来ADC 技术不断革新,包括更稳定的连接子、新型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改良的抗体工程。这些进步显著提升了 ADC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使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吸引了更多药企投入研发。
而随着药企的不断布局,未来,ADC 药物将不仅在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现有治疗领域进一步巩固地位,还将拓展到更多癌症类型的治疗。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ADC 药物的市场将进一步提高。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