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达48个,比上年增加8个,我国在研新药数量更是跃居全球第二位,多款国产创新药成功登陆全球市场。这一系列亮眼成绩,标志着我国医药研发已从过去的追随者,逐步转变为创新引领的重要力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发展逻辑与重大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健康领域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研发的政策接连出台,为新药研发筑牢根基。在税收优惠方面,对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使其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关键研发环节。资金扶持上,政府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直接助力创新药研发项目,为科研团队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创新药企的合法权益,让企业放心创新,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科研投入是新药研发的“燃料”,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这方面不遗余力。以恒瑞医药为例,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累计研发投入超400亿元 ,2021 - 2023年研发投入均突破60亿元,占营收比保持在20%以上。巨额投入换来丰硕成果,自2011年以来,恒瑞医药已有18款新分子实体药物(一类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二类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 ,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上海复星医药同样重视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共计59.3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9.15亿元 ,并通过开放式研发模式,发起设立和管理产业基金,确保药品创新研发的可持续性。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我国药企积极广纳全球研发人才,恒瑞医药在中国、美国、瑞士等国家设立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超550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超1/4,近6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许多成员有着跨国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工作经验。复星医药研发人员超3400人,其中超18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还成立全球研发中心,统筹管理创新药研发团队及产品管线。各高校也在不断优化培养机制,药学院增加药品临床试验、药品监管等课程,医学院增设药物研发课程,提升学生实操与理论功底,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我国新药研发成果斐然,但也面临挑战。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失败风险高,平均10亿元研发投入,耗时10年成功率仅10%,这对药企资金和耐心都是巨大考验。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新药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新药研发前景广阔。随着科技进步,生物合成、基因编辑、AI制药等前沿技术将加速转化应用,为新药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在政策持续支持、企业加大投入、人才不断汇聚的背景下,我国新药研发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好的创新药物,推动全球医药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度,在国际医药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