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球医药 » 正文

中药注射液行业进入下行期,又一药企或被终止上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4  浏览次数:4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龙津药业正站在命运的悬崖边缘,面临着可能被终止上市的严峻局面。
 
  2月18日,龙津药业公告称,该公司的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那么,曾经在医药领域崭露头角的龙津药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陷入如今这般困境?
 
  资料显示,龙津药业成立于1996年9月,其起家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曾是公司辉煌的基石。作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注射用灯盏花素被《中国药典》收载,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在过去为公司贡献了近九成的营收。2013年,注射用灯盏花素的销量达到3452万支(680万标准盒),彼时的龙津药业在招股书中描绘着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并成功于2015年登陆资本市场,募资扩充产能,看似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上市后的龙津药业却逐渐陷入泥沼。从经营数据来看,业绩在上市后便走上了下坡路。在上市的十年间,年营收基本维持在1 - 3亿元之间,仅有2021年出现了7亿元的创收情况,但盈利状况却每况愈下。2015 - 2017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还保持在尚可水平,分别为0.54亿元、0.58亿元、0.19亿元。但2018年后,形势急转直下,2019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3988.6万、252.6万、1030.4万、5734.4万、8110.5万元,2023年更是头次出现营收跌破亿元规模,扣非净利润亏损达8110.48万元。2024年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根据业绩预告,营收在5086万至7460万元之间,利润总额亏损在3325万至4949万元之间。
 
  龙津药业走到如今的境地,主要归因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一,对大单品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严重依赖,使得公司在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面前显得格外脆弱。其二,政策环境的巨大变化给龙津药业带来了沉重打击。2017年医保目录调整后,注射用灯盏花素医保支付范围限制在二级以上大医院,适用范围也收窄至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这使得产品的市场空间大幅缩小,销量不断下跌,2017年还有2858万瓶,到了2021年就只剩1278万瓶。集采政策的推行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12月,在湖北牵头的19个省际联盟集采中,龙津药业以 “跳楼价” 完成集采中标。注射用灯盏花素(10瓶/盒,25mg/瓶)报价从228元/盒降至75.31元/盒,降幅高达67%,远超同行。尽管龙津药业试图通过成本控制优势来应对降价,但最终未能实现以价换量。而且,国家医保局推行药价联动后,不集采的省份供货价也要下降,销售额比集采前大幅降低。
 
  此外,龙津药业在转型方面的尝试也不尽如人意。公司虽表示一直通过研发和对外投资致力于业务增长,但药品研发周期长,短时间产品线难以迅速增加,且对外投资取得收益不确定性大、风险控制难度大,所以并未对公司产品结构带来改观。值得一提的是,龙津药业还曾因 “爱蹭热点” 和 “股东精准套现” 给市场留下不良印象。2019年2月底,公司公告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00万元对云南牧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并取得其51%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规模化种植工业大麻。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多日涨停。随后,当年3月,公司股东开始发布减持公告,实控人樊献俄及控股股东群星投资拟减持不超1%的股份,当时持股7.57%的股东惠鑫盛拟减持不超1.07%的股份。后来的减持结果显示,惠鑫盛在前述减持期内套现约1256万元,樊献俄及群星投资套现约4400万元。而在这起工业大麻的投资结果上,据龙津药业1月21日的计提公告中,子公司云南牧亚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万元。
 
  实际上,龙津药业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集体危机的缩影。过去,中药注射液行业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但随着医保控费、用药限制等政策的推出,行业迅速进入下行期。相关数据显示,中药注射剂院内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80.58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406.14亿元,缩水超50%,相关上市企业业绩也纷纷下滑。2025年头一家退市的大理药业同样是中药注射液企业,主打产品醒脑静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销量急剧下降,公司业绩低迷,被投资者抛弃,最终由于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5亿元而触发退市。虽然在2023年医保目录中,部分中药注射剂得到了 “解限”,市场整体销售额在当年超500亿元,部分中药注射液实现了正向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能够回归曾经的辉煌。国家集采与省级联盟集采的常态化,迫使中药注射剂价格大幅下降。在2024年的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中,中药注射液价格降至 “地板价”,多个品种中标价甚至不足1元。在绝对低价面前,中药注射液想要重现辉煌变得尤为困难。
 
  龙津药业可能被终止上市,为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绞杀下,中药注射液企业依赖传统品种的生存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探索新的药物品种和治疗领域,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拓展多元化的业务领域,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或者拓展大健康、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降低对单一产品或业务的依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医疗机构、经销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唯有如此,中药注射液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退市” 可能会成为更多中药注射企业的终局,这不仅是企业的损失,也是整个医药行业的损失 。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