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已有多家药企签下超10亿美元大单。
1月2日信达生物就其潜在DLL3 ADC 候选药物IBI3009,与罗氏达成了一项交易总额超10亿美元的全球独家合作许可。资料显示,该药用于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目前已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获得临床申请(IND)批准,并于2024年12月完成I期临床研究头例患者给药。
信达生物表示,随着新一代IO(免疫肿瘤)和ADC为代表的创新管线陆续迎来全球开发新机会,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型ADC、双(多)抗、下一代自免和CVM管线逐步进入全球开发,为全球化业务打开向上空间。
随着越来越多肿瘤和综合产品管线开始商业化,步入研发管线兑现期的信达生物,业绩也有望持续快速提升。据悉,2月6日,信达生物公告称,该公司在2024年的总产品收入可超82亿元人民币,同比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此外,信达生物在新的业绩公告中提出,公司对在2027年实现200亿元国内产品收入的目标有信心。照此目标估算,该公司2025年-2027年的年平均业绩增速不能低于35%。
1月8日,映恩生物宣布与Avenzo Therapeutics就前者的DB-1418/AVZO-1418达成超11亿美元的独家许可合作。资料显示,DB-1418/AVZO-1418是映恩生物开发的EGFR/HER3双特异性ADC。
近年来,ADC药物热度居高不下。风口之下,专注于ADC药物研究的映恩生物顺势而起。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至今,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映恩生物完成了6笔ADC药物交易,潜在总金额超50亿美元。2025年开年不满一个月,映恩生物就已经完成了两笔ADC药物交易。
据悉,映恩生物IPO在即,其于2024年8月,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据映恩生物招股书,公司截至目前已建立起了12条ADC管线。其中,6款临床阶段ADC在广泛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适应症;2款新一代双特异性ADC及一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预计将于2024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1月10日,先为达生物宣布,已将包括口服伊诺格鲁肽、长效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等3款产品,在大中华区和韩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产品组合的独家权利授予英国生物药企Verdiva Bio。交易首付款近7000万美元,此外,先为达生物还将有权获得最高24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商业化后的分层销售额提成。
此外,先声药业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也宣布,已与全球制药公司艾伯维(AbbVie)就先声再明正在中美两国进行临床I期研究的多发性骨髓瘤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开发许可选择协议。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收取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亿美元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国产创新药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随着研发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将有更多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国产创新药企签下多笔大单,交易总金额近100亿美元。
对于国产创新药崛起的驱动因素,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审评审批体系制度加速接轨国际;三是丰富的人口结构和临床资源;四是创新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五是致力于源头创新的企业面向全球需求,夯实研发。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