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AI制药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助力医药降本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大有可为。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更深入且广泛的应用,不仅能推动生物医药的发展,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生物医药新面貌,为药物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以药物临床实验为例,其成功率平均在十分之一左右,且时间和费用成本都很高。如果提前对药物临床实验成功率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就能大大降低失败风险,助力医药在新时代加快发展。
长期以来,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一个著名的“双十”魔咒,即新药研发需要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如何打破这一局面,AI将被寄予厚望。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使药物设计时间缩短70%,药物设计成功率提升10倍。
业内认为,未来3—5年,我国将进入AI药物研发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肩负起分子优化、合成路线设计以及自动生成、自动分析、自动筛选的全流程研究工作。有资料显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助力下,罕见病患者的确诊时间有望从数年缩短到4周以内,这使得绝大部分罕见病无特效药的“冰山”开始松动。
人工智能的引入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不吝于一场革命。基于此,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实际应用近年来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0年-2021年期间,全球AI驱动的药物研发项目从6个激增到158个。截至2023年底,全球AI制药公司已有近九百家之多。中国也是AI制药的热土,不少国内药企正在积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较为“纯正”的AI制药相关企业有100家左右。
如恒瑞医药2021年引进了AI药物设计软件Makya™,还搭建了被称为“恒瑞-灵枢”的研发平台,可以支持靶点发现等研发场景。信立泰宣称已经建立了AIDD团队和研发平台,并已交付了4个先导化合物。皓元医药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和德睿智药、英矽智能等AI制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华东医药等公司也纷纷表示搭建起了人工智能辅助研发平台。
此外,根据梳理,国内药企也在和AI初创企业合作,如健康元2023年拿下了费米子科技旗下镇痛新药FZ008-145的独家权益,百济神州引进了Ensem Therapeutics的差异化CDK2抑制剂ETX-197。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AI制药企业2024年直接参与的管线交易多达5起。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发现新靶点的利器。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AI辅助研发的新药获批上市,但已经有不少新药在AI协助下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业内表示,展望未来,以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为代表的医药企业,有望让AI制药不再只是“讲故事”,由AI技术驱动的药物研发将开始变成可能。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