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223亿元,市场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随着新医改的有序推进和老年化社会的逐步形成,未来10年,我国医药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行业也亟待在技术、产品领域的创新。
创新作为贯穿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始末的重要主线,被提到的频率很高。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现状,却是不容乐观。在国际上,中国一直以来被冠以“仿制药大国”的称号。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药市场上的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的产值比大概为3:1,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1:3。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还仅仅是一个制药大国,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离制药强国尚有较大差距。”在我国高端医院市场用药领域,以创新药物为主的合资外资药已经占据48%的份额,并不断蚕食国产药的份额;而国产一类新药的销售比重不到5%,远不及合资外资创新药物所占的比重。
在规划的指引下,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进一步的创新和转型,其中创新型企业及行业龙头将会受益。但是目前国内创新政策和环境存在的不足仍是行业迈上创新型发展之路的最大阻碍。
有关专家建议,在保持医保目录政策体系不变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创新药物的国家医保目录增补工作,从而加大对创新药物的医保目录政策支持力度,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的收入情况等,加快将适合临床治疗需求的创新药物纳入地方医保目录,让创新药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市场空间。
小编认为,如果有了更好的市场和环境,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都是可以弥补。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着手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门槛,这为国内医药工业的创新打开了大门,将进一步推动医药创新的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