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美国公布了医疗保险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谈判的首批 10 种药品的最终价格。
在10种药品中,有9种的谈判价格都至少降低了50%,降价幅度大的产品是糖尿病治疗药物:默沙东的 Januvia 降价 79%,从每月 527 美元降至 113 美元;其后是诺和诺德治疗 1 型糖尿病的 Fiasp,降价 76%,从每月 495 美元降至 119 美元;阿斯利康的Farxiga(达格列净)降价 68%。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美国IRA法案头批药品谈判价格落地,标签价降幅在38%-79%;但由于谈判品种普遍采用高标签和高返点的生意模式,该行测算谈判降价对于实际产品的净价影响仅约为10-20%,且目前谈判价格只适用于Medicare患者,不适用于商保患者,对于原研药企报表端的短期影响有限。
而从长期维度,该行认为,IRA谈判降价导致单个产品峰值回报期缩短,药企会逐步倾向以大适应症作为首发适应症的开发策略。此外,考虑自研周期相对较长,峰值回报周期缩短情形下,大药企收并购有望加速。综上,该行维持国内创新药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积极关注管线品种具备海外商业化/授权潜力的企业。
实际上,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出海”持续提速。不久前的8月9日,跨国药企默沙东宣布收购同润生物的在研双抗新药CN201,拟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交易总额预计将达到13亿美元。6月14日,亚盛医药宣布将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授权许可给武田,依据协议,亚盛医药将收到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并有资格获得≤约12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和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年度销售额提成的双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
据业内统计,2023年,我国一共有156个药品实现对外授权,项目交易总金额达350亿美元,其中有78个项目属于国内出海项目。进入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仍在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发生30余起海外License-out授权合作,涉及小分子、单抗等多种类别。
另外在商业化层面,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美国市场上市的国产创新药累计达6款,且获批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2023年获批数量分别为1款、2款、3款。
首创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合作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是现阶段中国制药企业较为理想的选择。对于创新药出海,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因素:药物的潜在销售峰值,适应症患者数量较多的创新药有望获得更高的销售峰值;患者基数较小的适应症即使获批,业绩/市值弹性也较为有限;临床疗效和在同靶点药物中上市顺序,具备best-in-class或me-better潜力的品种有望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上市时间较早的药物具备一定先发优势;海外合作方的实力,由于目前全球创新药商业化的主力仍然为传统医药头部,因此向头部授权的品种有望获得更高的销售峰值。建议关注:亿帆医药、迈威生物、恒瑞医药等。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