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向本报记者透露,老百姓大药房计划明年上市,沉寂多年的药店上市声音终于响起。
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参与制定者此前曾向外界透露过当中的关键词“兼并重组”、“引导做大做强”、“培育国家级、地市级医药流通企业龙头航母”……很显然,一场行业变革即将到来。在此形势下,业内关注到,医药商业公司如九州通等已抢先上市,但是,药品零售领域的资本化进程却显得温吞,单独上市的连锁药店寥寥。
“做大做强”的口号其实在药品零售终端已叫响多年,海王星辰于2007年底抢先上市就是为了谋求更快的扩张步伐。然而,细细考量之下,一个尴尬的现实让人疑惑:至今,单独上市的连锁药店竟然只有海王星辰一家,而且海王星辰的上市地点是美国,亦即是说,在国内上市的连锁药店为零!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有39.42万家药店,当中连锁企业已近2000家、连锁门店数已占据全国药店总数的1/3。与发展速度相比,连锁药店的资本化进程显然慢了不止半拍。
雷声大雨点小
近年,连锁药店上市之声不绝于耳,只是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
大约在五六年前,平价药店因拉下虚高药价而被百姓广泛认可,各地知名平价药店借势扩张地盘,销售额节节上升,规模日益壮大,由此引来各路资本的关注。此后不久,平价药店先锋之一的江西开心人大药房,传出已由美国花旗银行通过日本日兴集团曲线控股,上市步伐提速。但是多年过去,开心人大药房上市的“靴子”仍未见落下。
据了解,当时来自跨行业的风投、私募基金不在少数,“确实有很多基金找我们谈合作,包括不少港资。”多位知名连锁药店负责人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如是透露。2008年,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与瑞典银瑞达集团旗下子公司殷拓集团签下约束力相对较小的无对赌协议,获得8200多万美元的私募基金,由此更名为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正当人们以为“老百姓”上市在即,“老百姓”却低调起来。3年过去后,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才于近日表示:“目前,中介机构已经进场,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进行IPO没有问题。”
而另一个连锁药店巨头——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前几年也开始推行上市大联盟战略,意欲将旗下部分资产与并购而来的区域连锁药店捆绑上市。同样,也在经历数年以后,大参林董事长柯云峰仍然显得较为谨慎:“我们并不急于上市。上市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做强、做大的过程。”
而在西南一隅的云南,2007年已传出一心堂大药房、昆明健之佳连锁药店谋求上市的消息,知情者也说两家公司的上市已进入倒计时,只是至今仍然未见尘埃落定。
从“pharmacy”到“drug store”
有实力、有市场、受青睐,缘何连锁药店的扩张步伐如此谨慎?
谢子龙当年面对股东抱怨其过于保守时曾经表示:“我不是保守,(发展)也不是慢,是稳健。现金为王在未来1年内绝对没错。”谢子龙说这番话后不久,金融危机开始肆虐全球。
金融危机对中国零售药店影响最大的是,房价上涨带来租金的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物价连续上涨也挤压了药品零售不少利润空间。“2008~2010年,零售发展的步伐普遍放缓,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营成本的节节上升。”这是连锁药店高层高度统一的看法。正因如此,原本准备上市的连锁药店慎重地选择延期。
“个人认为,前期(连锁药店上市缓慢)主要是因为新医改对连锁药店影响究竟有多大的不明朗所致。”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零售连锁管理总部部长傅德新的看法代表着另一些观点。
事实上,当初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亮相后,因为缺乏对零售药店的定位描述,药店人为此纷纷发出“新医改不能缺药(店)”的呼声。经过行业共同努力,最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有了社会零售药店的定位。只是,新医改是个系统工程,接下来国家还会发布怎样的配套措施,药店人对此并不乐观。随后,许多地方试行的改革,证实了药店人当初的担忧。例如广州实施的参保人门诊报销制度,就明显分流了药店的部分顾客。近期的信息显示,新医改年内的重点仍然在于全民医保、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社会药店受益于新医改的梦想短期内仍难以实现。为了生存,连锁药店不得不转型:降低药品销售绝对值的占比,加大保健品、药妆等非药品的销售,期望在多元化的路上探寻更具复制性的健康商业模式。
美国的药店分为“drug store”和“pharmacy”,前者除了经营药品外,还有大量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以及日用品,类似于杂货店,后者是纯粹的专业性药店。此番中国药店的转型正面临着从“pharmacy”向“drug store”的蜕变,由此意味着门店改造须投入不菲的资金,物流管理系统也面临升级换代,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也面临考验,老顾客对门店的重新适应甚至流失,各种风险正在拖延连锁药店的上市脚步。
多样路径异彩纷呈
“随着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目前应当是整合的好机会。5年之内,应当有很多连锁药店公司能上市。”当记者联系上正忙于连锁收购工作的傅德新时,他对零售行业未来的前景甚为乐观。在被问到九州通的零售板块会否单独上市时,傅德新表示:“有这方面的打算,未来会考虑。将来机会很多,目前大家都在整合阶段。
九州通连锁药店的打算代表了在上市母公司庇护下羽翼渐丰的连锁药店的普遍心态。前年底,业内已有传闻,隶属于国药控股的国大药房,计划整合旗下的零售资源,最终实现独立上市、“做中国连锁药店航母”的目的。虽然当事者并未就此作出回应,但其到宁夏、福建、广东等地展开的收购行动已然做了回答。
除了大型连锁药店倚靠母公司实力谋求独立上市之外,中小连锁借助资本力量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愿望也与日俱增,以致近年风起云涌的药店联盟,纷纷从最初的松散合作向资本紧密型演变。例如江苏药店联盟、山东药店联盟等,主要理事单位均推崇注资合作,成立统一的管理公司,最终演变为大型药品零售连锁集团,谋求上市融资,共同抵御更大的市场风险。
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连锁药店委员会主任徐郁平也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种药店联盟将由自愿联合过渡到用资本关系约束责权,“这些改版升级的联盟,通过经济手段来统一管理会员行为,其目标之一就是整体打包上市。”
显然,连锁药店实体上市、子公司独立上市、中小连锁捆绑上市的路径正在药品零售行业渐次展开。可以预见,连锁药店的上市征程将绽放异彩。
逾10家连锁背靠上市母公司
截至目前,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零售连锁企业超过10家,均为业内的佼佼者,遍布东西南北。
较早可见的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辽宁成大的前身是辽宁省针棉毛织品进出口公司,于1993年上市。当年,倚靠母公司强大的资本后盾,成大方圆连锁药店发展迅猛,至今一直位居连锁药店前五强之列。同样,位于东三省吉林的永新集团也于2007年底赴美上市,其旗下吉林省永新大药房、天津永新大药房均是全资子公司。而另一个于2007年8月赴美三板市场OTCBB上市的广西同济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也有规模不小的同济大药房。近期上市的科伦药业和九州通,旗下也有为数不少的连锁药店。
母公司带有国资背景的还有隶属国药控股的国大药房、深圳一致、扬州大德生连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大药房意欲单独上市的指向已日渐明晰。
总部位于重庆的桐君阁大药房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药店,其母公司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时间也比较早。而北京金象大药房、上海复美益星连锁药店均由复星医药控股,“北金象、南复美”是复星医药布局零售市场的两大重要棋子。
此外,还有三九连锁药店,当年,母公司三九医药同样为其融得大量资金,“打造万家连锁药店”的宏愿就是那个时候叫响的,可惜后因战线过长等原因而导致梦想破灭,最后还落得被拍卖的惨痛结局。(医药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