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毕宏生认为,加强中医的现代化研究是弘扬中医、发展中医的主要举措。但目前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科研的基础还很薄弱,中医药科学研究还存在诸多瓶颈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缺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专项科目;财政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单一学科研究多,多学科交叉研究少;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阐释多,和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有机结合的少,创新性少;分散孤立或单中心的研究多,系统完整或多中心联合研究的少等。
对此,毕宏生建议:
一、加大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平。建议科技部门增加中医药科技现代化专项,集中优势、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医药疗法具有确切疗效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及慢性病、免疫性疾病的防治等重点领域筛选中医药研究项目,设立重大专项给予重点支持。
二、鼓励资源整合利用,鼓励多中心联合科研攻关,特别是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鼓励研究主体的强强结合、协同攻关,使多中心联合利用资源,发挥协同效益,改变单兵作战不能形成系统和体系的局面,利用中西医各自优势,通过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开展中医药研究,并进一步采用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探索中药组分及其有效成分,研发新的药物制剂,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
三、积极支持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并正式启动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给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化带来新机遇。应该大力支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国际合作,拨出专门经费资助这类项目,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国际一流科技人才、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服务。
四、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研究成果到应用的效率,通过研发出原始创新药物和相关产品成果的转化运用,形成中医药创新的良性循环。如创新中药给药模式,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研制出便于患者携带、服用的颗粒、胶囊等药品,改变传统汤剂服用携带均不方便的问题,促进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