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球医药 » 正文

近期3家药企发布股票退市、停牌相关信息,均为中药行业企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7  浏览次数:130
随着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监管更加严格,近期又有多家药企发布股票退市、停牌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广东太安堂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绿生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贝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如6月5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安堂”)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股票于6月14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7月4日。
 
  资料显示,太安堂曾是国内有名的中成药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从事中成药、中药材加工与贸易、医药电商三大业务,拥有麒麟丸、祛痹舒肩丸、心灵丸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和特色品种。但近年来,公司连年亏损,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43亿元,并且公司财报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近期,云南绿生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因公司2023年年度审计工作尚未完成,故无法按期披露年度报告。根据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4.5.1 第(三) 项之规定,挂牌公司出现“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的,自期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度报告或半年度报告”之情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其股票挂牌,公司如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未能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因存在上述事项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停牌。
 
  目前,审计机构已进场开展审计工作,公司将组织人力积极配合,抓紧时间推进审计工作进度,力争于2024年6月28日前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与销售、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及中药材等品类多达上千种
 
  而武汉贝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定于2024年4月29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截止本风险提示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披露。因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即2024年4月30日(含)前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停牌。若公司在法定期限届满之日起两个月内即2024年6月28日(含)前仍未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公告显示,贝参药业为消除终止挂牌风险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及目前的进展 公司根据《终止挂牌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于 2024年 5月6日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挂牌的风险提示性公告,之后每十个交易日披露一次,直至相关情形消除或股转公司作出股票终止挂牌的决定。公司将按照全国股转系统《关于做好挂牌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尽快开展年度审计工作及报告编制,按时完成2023年度报告的披露工作。
 
  资料显示,贝参药业专注于中药研发创新与生产制造,公司围绕呼吸系统疾病,针对流感,咳嗽以及呼吸道慢性损伤等病症已经研发上市了散剂、颗粒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露剂等GMP 生产线及15 个药品。
 
  据了解,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2023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化退市程序衔接,畅通交易所退出机制,完善主办券商承接安排,简化确权登记程序,优化退市板块挂牌流程,推动退市公司平稳顺畅进入退市板块;二是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从退市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定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精准性、适应性;三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退出市场,促进风险收敛和逐步出清;四是完善退市公司监管体制,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强化各方分工协作和统筹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劣质上市公司出清、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