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大天晴在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公布了一项基于中国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其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有效性的研究(GM-DILI-002),研究结果(No.100906和No.100910[1,2])填补了相应领域的循证空白。
这项真实世界非干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主要基于三大背景开展。研究基于电子诊疗系统,筛选新型抗肿瘤药治疗中出现达到国际DILI(药物性肝损伤)相关肝脏生化标准的人群(共计1710例患者),并进行数据分析。
该项研究阶段性分析结果显示:
MgIG (异甘草酸镁方案)vs. SC(支持治疗):MgIG单用优于SC[1];
MgIG+SC vs. SC:以MgIG为基础的联合保肝方案优于其他SC联合方案[1];
MgIG vs. GC(激素治疗):MgIG单用较GC单用方案相似[2];
MgIG+GC+SCvs. GC+SC:MgIG联合GC显著优于其他GC联合保肝方案[2]。
图片来源:正大天晴企业官微
近年来,分子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抗肿瘤药物涌现,肿瘤患者生存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特别是药物性肝损伤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对于发生靶向和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的患者,国际上除GC或停用抗肿瘤药外,缺乏其他共识方案[3]。
实际治疗过程中,GC常因患者存在的合并症而出现被限制使用的情况,其不良反应也会使抗肿瘤治疗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MgIG的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类似,本研究结果[1,2]显示,GC对比单纯MgIG效果无显著差异,而MgIG联合GC较GC联合SC治疗效果更好,肝功能指标下降更快且降幅更大。同时,MgIG具有抗炎作用,可稳定肝细胞,肝脏总体恢复会更好。
本研究结果证实,MgIG填补了临床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治疗证据空白,其单用疗效与GC相当,且联合激素治疗获益更多[1,2]。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前瞻性、RCT研究以证实目前获得的初步结论,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DILI药物治疗的选择,最终使患者获得更好生存,助力降低我国肿瘤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