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3年的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经国家认定的血液制品定点生产单位,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雅公司产品——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等3大类7个品种21个规格,现正在研发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和人凝血因子Ⅷ等系列产品。
博雅生物是近期股市上的“妖股”之一,在短短的1个月内股价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如果回顾这家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披露的财务数据,却能发现诸多疑点和隐忧。
首先是增长率,根据博雅生物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上市前三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约为50%,然而在上市后却风光不再,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仅有6.85%,平庸至极。是什么导致了博雅生物高增长光环迅速退却?亦或是该公司上市前的高增长本身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幻象?
博雅生物主营产品的原材料是人体血液,由于人血采集来源的特殊性和国家监管的加强,导致该公司很难依据生产需求自由调整原材料供给量。事实上,对于博雅生物来说,原材料供给始终构成生产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招股说明书在“原材料供应不足”部分阐述道:“目前整个行业原料血浆供应十分紧张”。
从招股书披露数据来看,三项产品最近三年合计产量与销量基本持平,并不存在产品积压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不愁卖”,只要能够顺利生产出来便可以及时转化成营业收入,因此该公司也便拥有了通过控制投浆量来控制产销、收入及利润的客观条件。
事实上,博雅生物为了使上市前的财务报表更加光鲜,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便利条件。招股书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合计采浆量为175.37吨,而这两年合计投浆量却仅有78.95吨,由此导致了该公司在2009年末库存血浆达到了105.77吨。这绝不是产能无法消化原料血浆的结果,因为根据产销数据显示,2009年人血白蛋白的产能利用率仅有25.1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产能利用率也仅有35.86%,在不足40%的产能利用率下可以放缓原料血浆的投放,这只能解释为经营管理层的刻意安排。
从该公司2010年的业务表现来看,前两年的刻意安排显然是在确保2010年的生产销售数量的扩张。2010年该公司的采浆量仅有96.71吨,而投浆量却高达135.11吨,二者相差了38.4吨,直接导致该公司库存血浆量由上年末的105.77吨下降到2010年末的67.37吨,几乎与2008年末库存血浆量持平,将2009年中“节约”下的原料血浆消耗殆尽。这样的生产安排导致的财务结果便是将本应在2009年度实现的产销和收入,向后转移到2010年,进而导致2010年的相关财务指标出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201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8.76%。
从中不难看出,恰是博雅生物经营管理层针对投浆量的“巧妙”安排,才确保了该公司的业绩表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因为2010年度投浆量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9.71%,远高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这也就意味着假如该公司2010年的投浆量与上年度持平,则营业收入将出现大幅萎缩,进而严重影响该公司在发审委审核中的成长性和经营稳定性评价。
就上述问题,本刊采访了博雅生物证券部董秘彭先生,其认为出现上诉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根据公司的整体安排和规划以及持续经营等方面的考虑,所以会人为的控制采浆量和投浆量。印证了上述的分析。另外一点,受2008年公司产品安全事故的影响,卫生部等主管部门等对企业进行了暂停生产等的处罚,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