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可持续。欧洲财务危机还在继续,美国陷入财政悬崖,也不会有太好表现,即使我们想采用原来的出口模式,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了,形势逼着我们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一是产业升级。哪个产业才是在国际上最挣钱的产业?一是教育,一是医疗。教育投入刚刚达到占GDP4%的合格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是把孩子培养好,所以教育的内需空间非常大。其次便是医疗,医药、耗材、医疗器械,这在全球都是利润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在这些产业都是赤字。我国80%~90%的高档医疗仪器、设备都依赖进口,药品进口比例高达70%,等于说这一块我们拱手相让。我们谈刺激内需,内需在哪?这就是内需,但是现在都变成外需。
二是消费要升级。消费升级中,消费应该往高端走,对文化、教育、医疗有需求,而这方面最大的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老百姓已经承担了很多这方面的成本,中国老百姓在医疗方面的负担是世界最高的,下一步该轮到政府投资,一方面是维护民生,回应了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进入正向循环,靠自己民族企业的器械、药物、设备支撑老百姓医疗服务的需求。
广东在医疗产业上做得最好,一些企业比较成功,但是还远远不够,与跨国公司不可相提并论。他们都是全球垄断,像辉瑞一家制药厂一年的销售额比全中国所有药厂总和还多。因为市场越来越开放,国际上的企业都是巨无霸,市场的份额非常大,我们的企业不仅仅要与国内企业互相竞争,还要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赢得我们的份额。就像苹果手机,作为制造商,我们才拿到几块钱,而苹果公司和流通公司则拿大头,就因为我们与他们没有谈判的价码。因此,下一步靠单打独斗行不通。很多时候,我们买别人产品时,相互竞价就把别人产品的价格提升上去,而卖产品给人家里,就相互杀价,将价格降下来,直至微利,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如果没了利润,还有什么钱搞研发?单个企业都斗不过别人,互相残杀式内斗,结果搞死的都是自己人。因此,市场竞争的方式要改变,更讲究协同合作,组成行会、民间团体,以抱团的方式谈判,形成一个拳头对着国际市场的态势。在这方面,除了企业本身要努力,一定要有相关的制度、政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