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沪深两市双双重挫,但海虹控股(000503.SZ)却大涨3.46%,截至收盘报14.95元/股,自去年7月17日的5.34元/股累计上涨近200%,创出五年来新高。然后,公司的业绩却长期低迷,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有32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039元,对应市盈率达2875倍,总市值达134亿元。
虽然公司上市二十年来一直忙于转型,但几乎从未成功,然而股价却被一再炒作。这一次,海虹控股再转型为医保服务。
老股“第二春”
提到海虹控股,很多2006年以后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并不清楚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但是提到联众游戏,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有着“国内网游第一股”之称的海虹控股,曾在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中,因股价狂飙而红极一时。
从去年中期开始,海虹控股股价有老树发新芽之势,从去年7月17日的低点5.34元到昨日收盘的14.95元,累计涨幅近200%.即便如此,目前市场依旧有不少投资者继续看好海虹控股。有投资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海虹发展的医药福利管理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是一片蓝海。
知名医疗行业私募投资基金经理姜广策则对记者称,海虹控股本是他在招商银行发的那期医疗基金中的第一重仓股。按照他当时的投资逻辑,政府在降低应付支出,扩大收入方面的动力和干劲是非常足的,因此凡能帮助政府达到此类目的的业务都是值得关注的。医药板块中目前只有海虹控股在做此类尝试,即其计划开展的医药福利管理业务将通过改进医药产业链中的低效环节,协助提高医保管理效率,优化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性并降低医疗成本。
盈利模式为何?
去年12月29日,海虹控股公告称,公司借鉴吸收战略合作伙伴——美国ESI集团在北美运营的成熟模式,成功开发了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以此为切入点在中国推进医疗福利管理业务。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是面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部门设计的智能系统,旨在加强医保审核效率和客观性、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实现更有效的医疗行为监督和医保合理控费。
去年12月28日公司与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局正式签署了《广州市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共建协议》,双方开始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完成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的有关项目建设。公司已在全国7个省份的 10 个地市就公司新业务的试点及推进签署了相关协议。公司认为医疗福利管理业务的推进将对公司的业务架构、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对此,上海一位私募负责人对记者称,公司本次杀入医保行业,或许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盈利模式。
但是对于海虹的盈利模式目前市场有各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司提供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终端,这样能够帮助审理大量到医院报销数据,查出存在问题的单据,每年医保涉及金额2万亿,公司能够挣到其中的万分之五,也是10个亿。
另有私募认为,海虹控股的盈利模式,就是帮医院审核报销单据,各地医保机关可以明确规定,哪家医院安装海虹控股的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终端,就优先审核哪家医院的报销单据,医院早日拿到报销单据,能够节省大量利息,会主动安装,最终是海虹控股这样从医院收钱。据悉海虹控股此前跟杭州的试点合作中,从4个亿的保险单据中发现6000万的不合理报销,因此得到医保的认可。
不过,截至目前海虹控股具体盈利方式一直没有公布。
高市值低收益
2009年~2011年营业收入连续下滑,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有324万元,营业收入1.21亿元,但截至昨日市值已达到134亿元。
“公司没什么业绩,市值已经130多亿,而且假设各地医保让医院安装海虹控股的终端,付多少钱,目前都不好说。”上述私募人士对记者称,“公司盈利模式不错,但是目前股价大高了。”
查阅近期海虹控股的研究报告,仅有方正证券分析师的一篇。在报告中,分析师预计公司在2013年每股收益达到0.34元,但是记者联系报告联系人后,联系人拒绝告知该数据的测算逻辑。
海虹控股在过去一直被视为庄股,姜广策也称,鉴于海虹控股过去在资本市场的欠佳形象,以及该业务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投资者应多看少动,密切跟踪。
有职业投资者认为,海虹控股就是庄股,并没太多逻辑可讲。(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