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赛道,正被业内认为是国产创新药企“押宝”的下一个高潜战场。东诚药业11月20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蓝纳成177Lu-LNC1003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同月14日,公司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与Eckert Ziegler Projekte“牵手”,双方就东诚核医疗增资入股齐康原医疗科技(常州)及共同合作开发医用同位素达成一致意向;10月底消息,核舟医药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所募资金将助力开发其新型Alpha放射性药物;先通医药不久前也完成了超11亿元新一轮融资,该公司是国内头个获批用于AD(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Aβ-PET显像剂厂商......
放射性药物又被称为“核药”,是指含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药物,其在肿瘤等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数据显示,国内核药市场空间巨大,中国放射性显像诊断和治疗用药物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22亿元增至2021年的30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2025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2.7%。
在市场布局方面,跨国药企入局早、经验丰富,包括诺华、拜耳、GE医疗等在内的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核药研发及生产。本土企业涉及同辐股份、远大医药、东诚药业等超过50家核药研发公司,近年来,国内还有恒瑞医药、药明博锐、云南白药、先通医药等多家传统药企切入核药赛道。
其中,恒瑞医药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产品进展消息不断,2023年以来至少已有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HRS-4357注射液、HRS-9815注射液等四款产品获批临床。
不过,目前中国的核药市场仍存在自主原创性核药缺乏等方面的挑战,为此,在政策端,国家利好政策也支持核药产业创新发展。
其中,2021年6月,国家八部委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核医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规划》)指出: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制进展缓慢,自主原创性放射性药物缺乏。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大部分为国外仿制药物。
对此,《规划》要求加快放射性新药研发。针对国外已应用于临床的放射性诊疗药物,加强技术研发力度,获得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放射性新药。针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开展具有精准靶向性、生物活性的多肽、抗体类放射性新药研发。
同时明确,到2025年,一批制约医用同位素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逐步完善现有生产设施及配套保障条件,推动医用同位素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基本扭转;到2035年,医用同位素研制、生产受制于人的局面得以彻 底扭转,研、产、用有序衔接的稳定自主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主要衡量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有研究机构认为,未来核药市场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中国核药市场在过去两年间发展迅速,市场供给及相应监管配套仍在完善当中,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相关企业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