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记者王慧慧
对话人:安徽省发改委医改办专职副主任程进军、安徽省卫生厅药政及药招管理处处长周涛、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管处处长王艳
对话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加强基本药物使用和监管、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等七个方面,对基层医改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我省基层医改实施三年多以来,药价明显下降,群众得实惠,同时也面临“查漏补缺”、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等现实问题。本报记者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如何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主持人: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我省在这一环节上有哪些关键举措?实施情况如何?
周涛:《意见》中所提到的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正是我省基本药物招标制度改革的核心创新思路。“双信封”制,技术标保证质量,商务标降低价格,确保中标药品质优价廉;单一货源、量价挂钩,以足量的市场给了药企降价动力。2012年,全省共有17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平台采购药品,采购总金额26.74亿元,配送率达94.06%。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关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也有创新。虽仍实行“双信封”制,但将技术标评分带进商务标中评审,且技术标占60%权重,使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的品牌药企有优势。在中标药品中,中、西药百强企业产品所占比例达44.35%。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意见》要求,针对目录范围过窄、不能满足基层临床需要的现状,尽快研究扩大目录范围,并将完善药品供应保障的刚性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药物配送率。
主持人:药品安全问题百姓最关心。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众多,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监管?
王艳:我省主要从加强药品抽验、实施电子监管、强化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强化基本药物监管,贯穿生产、配送及使用的全过程。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实施全品种电子监管,药监部门可以实时查询每一批药品的生产、经营、库存及流向,确保基本药物可追溯、可查控。2012年,共抽验基本药物7886批次,合格7791批次,合格率达98.8%。
如何解决人员经费难题
主持人:“人的问题”,是强化基层医疗的关键环节,更是“天大的难题”,我省基层医改对此有何新探索?
程进军:主要有三项举措:一是核定编制并实行动态调节制,增加医务人员数量,解决有人看病问题。全省1262个乡镇卫生院共比改革前增加近3万个编制。二是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三是多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筑牢网底。改革后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87.2%,提高近10个百分点,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此外,通过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等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平均收入较改革前分别提高32.2%和33.16%,有效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主持人:基层医改涉及面广,人员经费、取消零差率后的补偿等,笔笔都是“大账”。各级财政如何为改革“保驾护航”?
程进军:改革中,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新机制,核心是核定基本支出,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予以保障;收入上缴财政,收支结余按规定用途使用。早在2012年上半年,省财政已累计下达全年的补助资金5.65亿元,并提前预拨2013年补助资金2.46亿元。以奖代补、支持基层债务化解,建立省与市县总体上按6:4比例的分担机制,确保在2013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债务化解工作。仅此一项,省财政2012年共筹集资金4.76亿元。
如何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
主持人:村医是农民健康的“第一守护人”。基层医改中,他们受到的冲击较大。我省在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方面,有什么具体政策?
程进军:有关村医的政策,涉及补偿、准入、退出、养老四方面,目的只有一个,即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补偿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一般诊疗费和零差率补助三部分,省财政补助水平实际已达13750元(每服务1000农业户籍人口)。2012年,全省共安排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42038万元,药品零差率补助29887万元。此外,还建立了村医到龄退出和考核退出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村医发放养老金。
通过省、市、县三级经费补助,村医收入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各种补助相加,人均年收入约能达到2万元,当涂、宁国等14个县市区村医去年最高收入达5万元。
主持人:下一步,我省将如何继续巩固扩大医改成果?
程进军:基层医改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针对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11年9月1日起又制定实施了《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从健全运行补偿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10个方面制定30条政策,巩固完善改革成果。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督促各地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确保基层群众最大程度受益于改革。我们还将根据此次出台的《意见》要求,对照我省实际,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