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破解医药创新同质化、靶点扎堆问题,业内积极建言献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17  浏览次数:263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市场总体规模近五年已经从2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但是一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则面临着同质化竞争、靶点扎堆等问题。
 
  据2022年6月CDE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按药物品种统计,2021年登记临床试验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VEGFR、HER2等,品种数量分别多达71个、59个、46个、43个,其中5个靶点(PD-1、PD-L1、HER2、EGFR和CD3)的药物适应症超过90%集中在抗肿瘤领域,4个靶点(PD-1、PD-L1、HER2和EGFR)的药物适应症全部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按临床试验数量统计,2021年临床试验数量多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HER2、EGFR等,分别多达84项、68项、57项和53项;其中PD-1和PD-L1靶点Ⅲ期临床试验分别高达36项和21项。另外,4个靶点(VEGFR、GLP-1/GLP-1R、JAK1和CD3)的药物临床试验中Ⅰ期临床试验占比均超过40%,Ⅱ期临床试验在各靶点中的占比在8%~37%之间。
 
  此外,早在2021年11月,CDE就曾指出,中国新药研发存在新药临床试验同质化问题明显、临床试验获批后的实施效率不高、临床试验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走过创新药元年,国内药物研发从仿制和模仿创新为主,过渡到国产创新药快速发展阶段,并进一步走向了商业转化节点。但是中国创新药发展过程中出现同质化现象、靶点扎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对于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很多人士也积极建言献策。如有业内人士建议,为打造我国生物制药高质量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应推动高校、医院、药企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攻关能力;加强医药研发方向的指导,避免扎堆化同质化;优化基金结构,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投入;坚持应用导向,培养生物医药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容错机制;发挥临床资源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库;优化生物医药集采规则,鼓励国产药品源头创新等。
 
  对于靶点扎堆、赛道拥挤也带来了大量重复的竞争,出现行业“内卷”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应提高研发投资效率,并且采用差异化开发策略。该人士表示,目前药企都处在策略调整和升级阶段,大型药企、初创企业和中等规模的公司,布局战略有所差异:对大企业而言,在一个产品管线拥挤的领域或者方向上,如果自己的产品管线不领先,比较高效的方式是和已经有优质产品、进度领先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该人士认为,合作是很多具有创新技术和产品Biotech成功的途径之一。市场大中小规模的药企需要形成合力,把能够率先上市的产品价值做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药企在创新选择上都会归于理性化,会放弃很多的重复管线。
 
  此外,对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思考,有人士表示,创新驱动仍然是中长期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原动力,未来需要向精选优质创新2.0迈进;我国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有自身性特点,研发、投资布局需校准至更精确的细分赛道;创新布局既要关注前沿科技,也要注重差异化选择,关注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提升研发效率;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支付体系,和多层次保障体系,推进创新药可及性,支持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年来,随着国家药监局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创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我国的医药创新已经进入爆发期。业内表示,创新药审评审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框架日趋成熟稳定,未来大量的me-too创新药同质化内卷的情况将得到改善,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将在终端获得更加友好的商业化环境,行业正逐步进入全新的、以创新研发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