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0年来,研制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几经磨难,很多制药企业不屈不挠,不过随着近来世界药物制造巨头们旗下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接连折戟,或许现在已是制药公司需要更换思路的时候了。
科学界一直认为,在损害大脑的淀粉样蛋白斑中,β淀粉蛋白是主要成分,因此多数制药公司的研发思路是通过限制β淀粉蛋白的生成,来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对于近年来的挫折案例,GSK中国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博士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实际上是前10年研究的失败,10年前研究得出的靶点,所有的企业都集中把研究方向定在这里,这个理论存在明显问题,现在是时候需要寻找新的靶点了。”
旧思路拐点
据美国一家制药集团对1998~2011年间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进行的统计显示,在13年间,药物开发商已取消或终止101个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临床开发,仅有3种药物上市,但仅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症状的治疗。
不过,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一些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神经节苷酯等却未必有效。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宋鸿鹏博士指出:“这些药主要是改善脑血流循环,部分修复脑神经细胞和加快脑代谢排毒的药物,真正能够达到治疗性的药物仍是空白。”
据PhRMA统计,1998~2011年,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成功失败比为1:34。目前有5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该病症,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逆转疾病的进程,这也造就了巨大的医疗需求以及新药的重磅销售潜力。
对于目前研发中的困境,臧敬五指出:“我们在科学上对大脑整个神经系统的认识现在还不能跟其他领域相比,这方面的进展走得不是很快。”由于失败的案例在整体研究中占比很高,很多公司都放弃了中枢神经领域的研究,更换靶点已是当前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的不得已选择。
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的公司之一,灵北目前拥有一个已经进展到实验中期的药物AE58054,其针对5-HT6受体作为靶点,这一受体与认知有关。
而身为GSK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的主导者,臧敬五表示:“我很早就看出之前理论存在的漏洞,与很多最新的咨询研究不相符。”因此GSK于5年前就决定,在阿尔茨海默症上的研究寻找新路径。根据新的靶点,GSK现已有一个项目在做Ⅱ期临床试验。
对于新思路的风险,臧敬五表示:“虽然研发存在风险,但就是要输,也要输在这些新的发明,而不是输在别人的路子上。”
选择创新型中药
寻找新的靶点的同时,也需要全新的思路,而通过研发创新型中药,从而实现多靶点作用,已成为一种全新思路。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这类疾病的药物,要具备增加脑神经细胞的营养、阻断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的功能。”而对于这类治疗的多靶点需求,创新型中药无疑是比较优先的选择。作为全球为数不多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研发创新型中药的企业,GSK对于中药的研发并没有拘泥于传统方式。
臧敬五告诉记者:“有很多人有不同的做法,一种是把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提取以后,变成一个化学药,但我们的理念还是遵照中药的理念,通过研发和创新的手段来验证这个中药里面究竟有哪几个是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是怎样组合的,通过这个组合,来提高中药里面活性成分的可验证性。”
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方面已有过类似的成功经验。来自德国的银杏提取物便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该产品3年前上市,目前全球销售额已超4亿英镑,它大概占了全球银杏类药物销售的75%。
另据记者了解,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创新型中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
北京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曙宾博士透露,在该公司数十个新药研究项目中,有3个项目组正在进行抗对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
“主要从传统中药中寻找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部分小复方中药已完成药学研究,等待进入临床试验。”王曙宾表示:“以岭药业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主要着眼于三个层次:既有吴以岭院士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复方中药开发,也有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组分药物,同时又有针对中药单体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研究。”
而对于复方中药,除按现有的公认模型进行评价外,如何针对中医药理论对阿尔茨海默症病因机理的认识,去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使之更符合中医理论,是目前此类药物研发比较棘手的问题。
寻找新的靶点,同时也需要全新的思路,通过研发创新型中药,从而实现多靶点作用,已成为一种全新思路。对于这类治疗的多靶点需求,创新型中药就是比较优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