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医药行业企业密集受到机构调研,其中国邦医药8月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接受81家机构调研;泽璟制药7月3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于2023年7月25日接受59家机构调研。此外复星医药、药康生物、华纳药厂、亚虹医药、海正药业等多家药企近日也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受多家机构调研。
据国邦医药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0亿元,同比增长3.93%,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27.79%。国邦医药在回答机构提问中表示,公司主要围绕精神类、胃药、心血管药物等开展研发和推进商业化,目前已经逐步形成销售和贡献的产品有:莫西沙星、维格列汀、碳酸镧,利伐沙班等,还有10余个产品在研发梯队中。公司位于上虞的生命科技产业园新研发楼已经投用,从产品的筛选、工艺选择、合作单位选择、工业化落地等都有非常成熟、合理的流程,和注册、销售等形成联动,动态沟通推进关键环节。后续将持续加大技术人员和质量研究人员的配置,实现产品的"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的格局。
泽璟制药在机构调研中表示,泽璟制药拥有先进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及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小分子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是公司小分子新药研发的基础。其核心技术之一是药物稳定技术,以及采用构效关系筛选、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新晶型等多种新药研发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新药。公司另一核心技术平台是复杂重组蛋白生物新药和抗体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复杂重组蛋白核心技术,已成功研发重组人凝血酶、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等复杂重组蛋白药物。此外,公司及子公司GENSUN进一步建立了研发肿瘤免疫治疗抗体药物的技术能力,包括全新人源化治疗抗体的发现、复杂双特异和三特异抗体分子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及通过体外、体内的分析测试筛选和鉴定候选药物,从而拥有端到端(END-TO-END)的蛋白质治疗药物发现和优化能力,可以识别出高潜力靶点及其组合的成功机会,获得候选药物。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覆盖创新药从早期发现到后期开发的各个环节。
目前,泽璟制药已有多个抗体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的临床试验批准,包括注射用ZGGS15(LAG-3/TIGIT)、注射用ZG006(CD3/DLL3/DLL3)、ZG005粉针剂(PD-1/TIGIT)、注射用ZGGS18(VEGF/TGF-β),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这些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中,ZG005已经完成I期剂量爬坡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不同适应症的扩展期研究。泽璟制药还表示,ZG2001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口服泛KRAS突变抑制剂,属于1类新药,主要适应症是用于治疗KRAS突变的肿瘤。经公开信息查询,目前全球还未有相同作用机制药物上市。
药明生物8月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接受12家机构调研。在调研中,药明生物表示,根据公司规划,2023年将有北京设施、上海设施和广东二期投产,预计新增笼位7-8万,其中北京设施已于6月中旬投入使用;新增设施布局符合公司全国多中心策略,投产后将加强公司对于华北、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能力,增强当地客户粘性。
复星医药于2023年7月28日接受5家机构调研。在调研中,复星医药表示,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将创新研发作为驱动因素,在保持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即使在2019年以来的医改阵痛中,公司制药研发投入仍保持在制药营业收入的15%左右,稳步推进创新转型。公司从2009年开始投入创新药,到2019年进入创新药收获期,截至目前已上市了包括汉利康、汉曲优、奕凯达、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十余个创新药(适应症),2022年公司创新产品和生物类似物收入占比总收入30%以上,收入贡献持续提升。
复星医药表示,公司重视自身的造血能力,主要考虑几个方面:(1)通过lincence-out收入的提升,实现研发价值的同时,也会支持研发投入; (2)持续进行非核心、非战略资产的退出;(3)拓展多元化融资结构,加强与政府产业基金合作,多元化资金来源;(4)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共同投入、共担风险;(5)完善项目的立项、调整、终止机制,把资源聚焦在临床价值高的项目和产品上,实现战略聚焦。
除以上企业外,亚虹医药于2023年7月20日接受11家机构调研;海正药业于2023年7月23日接受9家机构调研;华纳药厂于2023年7月28日接受1家机构调研。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