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5日,渤健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2023年第二季度,渤健收入24.56亿美元,同比下滑5%,超出华尔街预期,净利润5.9亿美元。与此同时,渤健还公布了一项名为Fit for Growth的削减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节省10亿美元运营费用,其中3亿美元将被重新投入产品开发和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计划中还包括裁员1000人,也就说,未来两年,渤健将有1000位员工被裁撤。
截至2022年底,渤健全球员工人数为8725名,此次裁员的比例约占员工总数的11%,而在2022年,渤健已裁了近900人。
据了解,渤健旗下拥有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阿尔茨海默病等多款药物。其中,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产品占据当期营收的一半,达到12.09亿美元,但营收较2022年同期降低了15%。
目前,渤健正在业务转型,需要在新的管线和产品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为“开源节流”,其作出裁员、出售资产等相关动作也在情理之中。
2022年1月,渤健就宣布以高达 23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三星生物制药合资公司的股份。根据销售协议,渤健在出售完成时获得10亿美元,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再获得12.5亿美元,以及高达5000万美元的进一步有条件付款。
实际上,不止渤健,近年来众多跨国药企都在削减非核心业务、裁撤相关团队人员,以更好地将资源投入到重点业务上。
例如,强生计划于4月底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裁员352名员工。此外,根据一份报告显示,强生公司的消费者部门将在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林菲尔德工厂裁员57名工人。另外在2023年1月,根据纽约州劳工部失业工人计划办公室通知,强生的64名员工将在2023年1月13日至2023年1月26日被裁员。
4月26日,3M公司在其一季报中公布裁员消息称,其正在采取重组,将波及全球约6,000个职位,此前其在2023年1月也宣布全球制造职位减少2,500个。
3月16日,安进宣布将裁员约45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不到2%,这也是其在1月宣布裁员300人后的又一轮裁员。据悉,安进裁员系因药品价格压力加大和高通胀。
2月23日,EQRx在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精简开支,决定解雇18%的员工,大约涉及41名员工。裁员将在3月底前完成,EQRx的员工规模将缩减至约300人。在扣除400万美元的遣散费用后,EQRx每年将节省约1800万美元的开支。
1月31日,相关报道称,作为业务审查的一部分,赛诺菲计划解雇其在印度的两家工厂的所有员工。两位知情人士称,此举可能影响到该公司在印度雇用的5000多名工人中的约800名。
今年以来跨国药企裁员潮持续涌现,除了上述公司以外,还有辉瑞、罗氏、赛诺菲、阿斯利康等跨国医药公司也纷纷宣布裁员。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