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ADC的万丈光芒下,PDC韬光养晦,或接热棒成下一风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7-10  浏览次数:105

       短短两三年,中国ADC药物市场,开启飞奔模式,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几乎聚齐该领域的全球主要玩家,百家争鸣。

       ADC是药物偶联物的最初并且是最典型代表,ADC的成功,使得偶联药物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药物领域,也带动了其他新型偶联药物似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PDC(多肽偶联药物)、RDC(核素偶联药物)、AOC(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等,热闹非凡。

       在ADC之后所有的新型偶联药物中,PDC当之无愧是具备潜力的“后浪”。

       近年来,PDC开始崭露头角,相对于ADC,PDC 药物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生产成本较低、相对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等优势,在ADC药物大热的当下,PDC药物研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升温,成为偶联药物领域下一个值得挖掘的领域。

       PDC是由分子肽作为靶向的一种药物偶联形式,通常由靶向肽、细胞毒性药物和连接子(linker)三部分构成。PDC将细胞毒素以提高局部浓度的形式靶向递送至患病组织,减轻非疾病组织中的毒性效应,从而减轻不良反应,它的目标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克服化疗药物的循环半衰期短和脱靶副作用的挑战。

       PDC与ADC的设计原理类似,目的都是为了发挥药物递送和肿瘤靶向作用,不同之处在靶向单元,ADC的靶向单元是抗体,PDC则是多肽。PDC的作用机制也与ADC类似,通过细胞内可分解的连接链将靶向多肽和细胞毒素共价连接,精准靶向肿瘤细胞特定受体,可控释放细胞毒素,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与ADC药物相比,PDC的优势:多肽更容易合成和纯化相较于单克隆抗体,多肽更容易合成和纯化,因此生产、运输成本更低;多肽结构修饰容易对于药物设计的难度减小,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结合亲和力和稳定性;多肽药物分子量比抗体小,穿透性强多肽药物分子量介于小分子和生物制品之间,这使得其更容易穿透肿瘤基质进入到肿瘤细胞当中;结构和成分更加简单,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PDC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即产生机体发生免疫应激反应的概率较低;能够被肾 脏消除,肝 脏毒性更低,安全性更高;PDC药物可开发的适应症种类丰富PDC适应症主要由食道肿瘤、脑瘤、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胃肿瘤、卵巢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胰 腺肿瘤、晚期实体瘤等。

       与ADC药物相比,PDC虽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势:PDC循环稳定性比较差,保证稳定的内循环是PDC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口服给药效率低,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与单抗相比,多肽的组织特异性和肿瘤靶向性稍有逊色在精准靶向上,PDC比ADC稍逊一筹。

       2018年第一款PDC药物上市,证明了PDC药物在未来癌症治疗中的适用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多肽固相合成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多肽被设计出来,极大地促进了PDC中的肽载体进展,PDC药物逐渐兴起。

       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PDC药物仅有2款,即Lutathera和Pepaxto。

       Lutathera由诺华研发,属于新兴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Lutathera 是一种Lu-177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靶向多肽),payload为放射性核素177Lu,从狭义上讲,该药物亦可被归类为核偶联药物(RDC)。2018年1月26日,FDA批准Lutathera作为全球第一款PDC药物上市,用于治疗胰 腺或胃肠道一类癌症,即胃肠胰 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目前已在美国、欧盟、法国、加拿大、中国台湾获批,中国大陆II期临床在进行中。

       Lutathera上市后销售额迅速增长,2018年销售额为1.67亿美元,2019年销售额迅速攀升至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此后由于疫情,市场空间有限等原因销量基本停滞不前,2021年销售额为4.75亿美元,而2022年全球销售额4.71亿美元,相比2021年略有所下降。2023,随着全球疫情散去,经济复苏,Lutathera依旧可期。

       Pepaxto由Oncopeptipes研发,通过将DNA烷化剂与靶向氨肽酶的多肽共价连接而成。2021年2月,获得FDA加速批准,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是一款首 创的多肽偶联药物,从严格意义上讲,该药物为首 个获批的PDC药物。然而,好景不长,上市仅7个月,Oncopetides便宣布在美国市场撤回Pepaxto,因为在确证性III期OCEAN研究中,Pepaxt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难治性MM增加死亡风险。2022年9月,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以14:2的投票,反对Pepatxo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研PDC药物管线超过40款,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产品超过15个,适应症主要集中在实体瘤。

       国际上,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是由加拿大AngioChem合作研发的Paclitaxel trevatide,是由紫杉醇分子与化学合成的多肽结合形成的偶联物,是全球范围尚未上市的全新化合物实体。该药物可穿越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进入颅内发挥抗肿瘤作用。Paclitaxel trevatide治疗乳腺癌软脑膜转移III期临床试验方案已获FDA批准,将在美国同步开展,国内盛诺基获得了Paclitaxel trevatide的在大中华区发展和商业化的专有权。

       此外,还有一款进入临床III期的新药Zoptarelin doxorubicin,这是一款由Aeterna Zentaris和国药一心联合开发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与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的结合物,已被开发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目前正在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

       回归国内市场,目前国内暂无PDC药物上市,整体处于早期开发状态,入局PDC赛道的企业较少,主要包括盛诺基医药、同宜医药、博瑞医药、盟科药业(张江)、泰尔康生物、智肽生物(张江)、主流生物等。

       除盛诺基的Paclitaxel trevatide,同宜医药的CBP-1008研发进展最快。同宜药业凭借核心技术平台BESTTM,开发了一系列抗肿瘤偶联药物,目前CBP-1008正在进行针对乳腺癌、卵巢癌、鳞状细胞癌的I期临床试验。

       此外,主流生物的MB1707正在进行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前研究;泰尔康生物的在研PDC药物Tye-1001与Tye-1002均针对肿瘤开发。临床前研究显示,两者均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2021年全球多肽治疗市场价值为332.57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643.36亿美元,2022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8%。

       立足于多肽药物市场,PDC作为肽和化疗药物的结合的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未来极具前景。

       此外,当下的海外的ADC领域热闹非凡,国内更是群狼环伺,药企们扎堆入局,全球和国内ADC药物的靶点均比较集中,围绕相同靶点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知道,PDC药物有其独特优势,克服了ADC的某些局限性,未来有超越ADC的潜力。与ADC药物的竞争红海相比,PDC药物的开发或许是一条不错的突围之路。

       但是,PDC存在的缺陷如稳定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肿瘤靶向性差等问题。Pepaxto的“夭折”也说明了这些缺陷是目前PDC药物研发面临和急需解决临床挑战。

       未来PDC药物研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下一个十年或许能接过ADC的热棒,成就属于PDC的神话。

       参考资料

       《研发 | PDC药物研发:下一个潜力赛道》CPHI制药在线,2023年3月22日

       《掘金“偶联洼地”--多肽偶联药物(PDC)》猎人俱乐部,2023年4月6日

       《万物皆可偶联,ADC之后,PDC或是下一个黄金赛道》药智网,2023年11月11日

 
关键词: 实体瘤 , 研发进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