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 Exec)公布2023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企业榜单,其中国内包括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在内的4家企业上榜。
榜单显示,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2022年处方药销售额分别为44.63亿美元、40.43亿美元、40.1亿美元、33.34亿美元。四家中国药企中,各有3款2022年处方药进入榜单。其中,中国生物制药销售高的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商品名“福可维”),上海医药的处方药销售好的为丹参酮IIA-磺酸钠(商品名“诺新康”),恒瑞医药的是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石药集团的是丁苯酞(商品名“恩必普”)。
中国生物制药
2022年,中生制药聚焦肿瘤、肝病、外科/阵痛、呼吸四大优势治疗领域,不断扩大患者覆盖范围,并加大在创新研发领域的投入。根据公司2022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8亿元,同比增长7.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6.4%。在研发投入上,其2022年研发投入达44.54亿元,占收入比15.48%,同比增长16.6%。
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公司创新成果逐渐步入收获期,其中2022年度获批临床新适应症23个,涉及创新药17个,目前,公司已有50多项创新药处于临床与上市申请阶段,未来三年,将逐步迎来收获期,预计将有10余项创新药上市。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截至目前,已有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罕见病的多款上市药物,针对甲型血友病等罕见病在审在研药物5个。据悉,2023年以来,包括利马前列素、艾贝格司亭α(长效G-CSF)等多个创新药已获批上市,TQ-B3525片(PI3Kδ/α双重抑制剂)等多个创新药已递交上市申请。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属于医药行业,主营业务为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医药营业收入2319.81亿元,同比增长7.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8%。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其中研发费用21.12亿元,同比增长6.29%。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有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凯力康(尤瑞克林)、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3款1类新药上市,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2项,其中创新药50项,改良型新药12项。
此外,上海医药5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溴吡斯的明缓释片”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启动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持续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加快创新研发,产出丰硕创新成果。根据恒瑞医药年报显示,2022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12.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9.06亿元。公司2022年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63.46亿元,同比增加2.29%,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9.83%。
在高强度研发投入的加持下,恒瑞医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提升新药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公司自主研发创新药瑞维鲁胺、阿得贝利单抗获批上市,目前已上市自研创新药增至12款,同时公司引进1类创新药林普利塞也获批上市,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适应症获批方面,报告期内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第2个适应症获批上市,进一步拓展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
据悉,恒瑞医药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核药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公司还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多特异性抗体、mRNA、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等,为创新研发提供强大基础保障。
石药集团
根据石药集团发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集团实现收入总额人民币309.37亿元,同比增长11%。
据悉,2022年,石药集团成药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新产品的贡献亦持续增加。其创新制剂多恩达®(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及中国获批PI3K抑制剂克必妥®(度维利塞胶囊)分别于去年1月及11月上市销售。此外,多个新上市的仿制药更在国家集中采购中选,且快速上量。这些新产品不单带来新的收入贡献,亦使本业务的产品结构更为均衡。
在研新药中,石药集团有超过50项处于临床阶段,其中9项已递交上市申请,16项处于关键临床试验阶段。集团已建立多个创新研发平台,涵盖小分子、大分子、纳米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信使核酸(mRNA)疫苗及小干扰核酸(siRNA)药物等,为集团的创新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