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矽智能宣布发现靶向ENPP1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SM5939,该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候选药物,有望为肿瘤免疫和低磷酸酯酶症(HPP)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ENPP1是一种外核苷酸焦磷酸酶,在调节免疫、心血管、神经系统、组织矿化和血液系统功能的嘌呤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ENPP1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免疫逃逸、多癌种较差预后相关。而ISM593是英矽智能由自主研发的分子生成与设计平台Chemistry42辅助设计的一款高度新颖的口服ENPP1抑制剂,在体内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效果。
英矽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ISM5939的分子结构新颖,和已公开的专利有很大差异,再次验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头设计候选药物分子的能力 。
公开资料显示,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英矽智能就率先将生成化学、生成生物学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应用于药物设计与开发,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等为驱动,在持续为多元化疾病领域带来变革。
现依赖于大量的数据积累和不断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英矽智能已经迅速完成了多款潜力候选药物的靶点发现和开发。据悉,当前英矽智能已拥有31条自有管线,靶向纤维化、肿瘤、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29个靶点。
如2022 年 12 月 20 日,英矽智能就宣布,发现靶向 DGKA 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ISM4312A,该候选化合物靶向 AI 识别的全新靶点并具有 AI 设计的分子结构。据了解,这也是英矽智能在自有人工智能平台 Pharma.AI 赋能下发现的又一个由全新靶点识别推进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提名的内部研发项目。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药设计领域,可以大幅缩短新药的开发周期,还可有效提高成功率,以及对药物的活性和安全性等副作用进行有效预测。因此,近年来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投资热正持续“升温”,而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开发新药,寻找新靶点的医药企业也在不断增多。
如在国内,此前成都先导通过在DEL筛选数据上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就成功为DEL筛选的靶点找到非DEL覆盖空间的新化合物系列,其中DEL为对小分子化学物DNA编码的数据库。
泓博医药今年3月24日在互动平台上也表示,截止到2021年底,公司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30多个创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AI药物设计技术的投入,为更多客户、更多项目,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计算机辅助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服务。
此外,在7月23日,云南白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在福建省福州市签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云南白药将和华为技术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联合科研创新的机制,扩大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来看,双方会在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及研究人员已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制药研发与市场的环节中,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AI算法进一步提升新药研发的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研发时间。在此背景下,未来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与布局,预计将成为药企创新大战中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