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医药行业企业加速“变革”,裁员动作不间断。据Fierce Biotech数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已有58家(含同一公司旗下不同子公司)国外生物药企进行裁员或公布了裁员计划,比上年同期的29家翻了一倍。
其中,不少海外药企裁员次数频繁。例如,TCR-T疗法企业TCR²Therapeutics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经历了两轮裁员,2022年8月裁员20%,后又裁员40%。分析来看,公司裁员不断或与相关项目数据未达预期有关。2021年9月,TCR2发布了gavo-cel的1/2期数据,未能达到临床试验终点,股价也是在宣布数据当日暴跌36.45%,此后股价一蹶不振,在两年内跌了94.96%。
2023年一季度以来裁员的海外药企,原因主要和新药进展受阻、某些项目停止或是业绩下滑等因素有关。
例如,4月11日,渤健开启了新一轮裁员。公司发言人表示,裁员是出于公司业务战略和收支调整,但拒绝透露裁员的具体数量以及受影响的岗位类型。不过有外媒报道称,渤健正在裁减的是其多发性硬化症(MS)团队的成员。接下来,渤健将全力推进旗下抑郁药Zuranolone和第二款阿尔茨海默病药Leqembi的上市和商业化,也是渤健寄托翻身的两款药物。这或许也是渤健开启新一轮裁员的原因之一。
3月6日,据外媒爆料,强生医疗计划至少将裁1000人。而这距离强生刚宣布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林菲尔德工厂裁员57人仅过去了几日。
1月30日,安进公司表示,公司解雇了约300名美国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2%。其发言人表示,做出这些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以便继续为患者、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
1月24日,默克雪兰诺(默克集团处方药业务部门)将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的美国研发中心实行裁员,裁员规模为133人,约占该研发中心的26%,美国分部的11%。据外媒报道,此次裁员主要来自其药物发现和开发技术团队,该团队拥有一批化学家和蛋白质科学家,主要职能是优化和设计新药。默克此次裁员的原因在于,希望未来将减少内部研发的贡献,而更多依赖外部创新。
1月26日,3M公司宣布将裁减2500个制造业岗位,约占全球员工总数9.5万人的3%。此前在2022年7月底,3M公司岗宣布将医疗保健业务分拆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对于裁员原因,2月3日,3M对媒体称,主要是受疫情相关因素干扰,中国市场营收增速放缓等原因。市场需求的减弱导致公司不得不对制造产量进行调整和成本控制,预计宏观经济挑战在2023年将持续存在,因此决定削减2500个全球制造岗位。
此外,辉瑞今年一季度也传出正在美国圣地亚哥地区的研究中心裁员196人,该研究中心专注于肿瘤学和疫苗,裁员在4月19日完成。
不过,也有海外药企在裁员的同时也进行了增员动作。例如,诺和诺德今年一季度在宣布裁员100人的同时,又宣布计划扩大在波士顿的研发力量,将其发展成为美国大部分研发活动的所在地,这一计划将增加超200个工作岗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